各位家长好,我是手足口病。今天要带大家认识我的“孪生兄弟”—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我们症状相似,但护理方法各有讲究,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
【病毒档案】
* 病原家族:肠道病毒(柯萨奇A型、EV71型、埃可病毒为主[1])
* 高发时段:每年4-7月(南方地区可能延长至10月)
* 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鼻涕/口水/疱疹液污染物品
-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
- 粪口传播:未洗手接触食物
* 潜伏期:3-5天[2](病毒悄无声息时期)
* 易感人群:6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内婴幼儿)
【典型症状识别】
1. 突发高热:24小时内升至39-40℃,持续2-4天
2. 咽喉警报:咽部出现灰白色疱疹→破溃成溃疡
3. 关键区别:疱疹仅出现在口腔,手脚臀部无疹(与手足口病最大区别)
4. 伴随症状:食欲减退/流口水/吞咽困难(小宝宝可能拒食)
【家庭护理四部曲】
1、体温管理
- 物理降温:38.5℃以下用温水擦浴(避开胸腹部)
- 药物干预:38.5℃以上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注意用药间隔)
- 警惕信号:持续高热>24小时需就医
2、饮食调整
- 推荐食物:常温酸奶/果泥/米汤/蛋羹(保护溃疡面)
- 避坑清单:酸性果汁/坚硬食物/热汤(会刺激溃疡)
- 补水技巧:少量多次喂水,可用滴管辅助
3、口腔护理
- 消毒方案:1岁以下用淡盐水擦拭,1岁+用淡盐水漱口,3岁+可用儿童漱口水
- 清洁频率:每餐后+睡醒后
- 止痛妙招:医生指导下使用口腔喷雾
4、环境管理
- 通风标准: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 湿度控制:保持50%-60%湿度(缓解咽部不适)
- 消毒重点:门把手/玩具/餐具每日消毒
【预防五大防线】
1、消毒指南
- 餐具玩具消毒:耐高温的煮沸15分钟
- 织物消毒:阳光暴晒4小时以上
- 环境消毒:次氯酸钠(84)按说明书稀释使用
2、洗手规范
- 关键时机:外出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
- 正确流程:七步洗手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 辅助方案:随身携带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3、疫苗防护
- 推荐疫苗:EV71灭活疫苗
- 接种程序:6月龄-5岁儿童,共2剂(间隔1月)
- 防护范围:可预防EV71型相关重症
4、免疫力提升
- 营养搭配: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C摄入
- 运动方案: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
- 作息建议:保证10小时以上睡眠(学龄前儿童)
5、集体防护
- 隔离标准:发病后居家观察2周
- 返校条件:体温正常+疱疹消退>72小时
- 特殊时期:流行季节避免去密闭游乐场所
图源:pexels
【就医预警信号】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诊:
●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
●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抖动
●呼吸急促/四肢发凉
●尿量明显减少(<4次/天)
●频繁呕吐/头痛
【病程说明】
多数患儿病程4-6天[3],但要注意:
* 溃疡完全愈合需1-2周
* 2周内仍有传染性
* 可能重复感染不同病毒型别
温馨提示: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比手足口病症状较轻,但咱们家长要做的是密切观察、科学护理。记住“三多三少”原则:多观察、多清洁、多休息;少外出、少刺激、少焦虑。做好这些,孩子很快就能恢复活力!
参考文献
[1]原宁.查明幕后黑手对战疱疹性咽峡炎[J].食品与健康,2025,37(02):14-15.
[2]聂明翠.与感冒相似的疱疹性咽峡炎[J].健康向导,2024,30(01):48.
[3]李娟.手足口病VS疱疹性咽峡炎,真相在此[J].妈妈宝宝,2024,(04):34-36.
供稿单位: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谢金花 主管技师
审核专家:重庆市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宏 副主任技师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