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是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长期透析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不过,只要做好预防措施,患者实现长期透析并拥有较好的生活状态是有可能的。以下是一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心血管并发症
- 原因:透析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嘱服用降压药,保持低盐饮食,避免水钠潴留。积极纠正贫血,按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等药物,使血红蛋白维持在合适水平。同时,注意控制血磷和血钙水平,避免高磷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通过限制高磷食物摄入、使用磷结合剂等方式进行调节。
感染并发症
- 原因: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等)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从而引发感染,如肺部感染、败血症、隧道感染等。
- 预防措施:保持透析环境清洁,定期对透析机、透析液等进行消毒。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对于血管通路,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护理,避免受压、沾水,透析前后做好局部消毒。此外,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增强免疫力。
透析失衡综合征
- 原因:多见于初次透析或透析不充分的患者,由于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的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而脑组织中的溶质浓度下降缓慢,导致脑组织渗透压高于血液渗透压,引起脑水肿。
- 预防措施:对于初次透析患者,应采用小面积透析器、短时间、低血流量的透析方式,逐渐增加透析剂量和时间,避免透析过快、过强。在透析过程中,可适当提高透析液中的钠浓度,以减轻脑水肿。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应及时处理。
营养不良
- 原因:透析过程中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加上患者食欲减退、饮食限制等因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 预防措施: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2 - 1.5克蛋白质。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肾性骨病
- 原因:长期透析患者常存在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问题,导致骨代谢异常,出现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性骨炎等肾性骨病。
- 预防措施:定期监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药物,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此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透析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透析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向透析50年的目标迈进。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