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有多种治疗模式可供选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液透析治疗模式。
常规血液透析(HD)
这是最为普遍的血液透析模式。其原理基于弥散和超滤。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通过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如尿素、肌酐等,依靠浓度差从血液侧扩散至透析液侧,而多余的水分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以超滤的方式从血液进入透析液。常规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和过多水分,适用于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般每周需进行 2 - 3 次,每次持续 3 - 4 小时,帮助患者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血液滤过(HF)
血液滤过主要模拟人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通过高通量的滤过器,在跨膜压的驱动下,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以对流的方式被大量滤出,然后再补充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相似的置换液。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更强。中分子物质在尿毒症患者体内蓄积,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肾性骨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因此,血液滤过对于有这类并发症风险或已经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更为适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血液透析滤过(HDF)
血液透析滤过结合了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点。它既利用弥散原理清除小分子毒素,又通过对流清除中分子物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先经过透析器进行弥散,然后部分血液再进入滤过器进行滤过,同时补充置换液。这种模式在清除毒素方面更为全面,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尤其适用于那些对透析充分性要求较高、并发症较多的患者。
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
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其膜面积更大、孔径更大且生物相容性更好。它不仅能高效清除小分子毒素,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也显著优于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 β2 - 微球蛋白等中分子物质的水平,减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CRRT 是一种连续、缓慢清除溶质和水分的治疗方式,通常应用于重症患者。它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体外循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精准控制液体平衡。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模式,如连续性静脉 - 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 - 静脉血液透析(CVVHD)等,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稳定。CRRT 适用于急性肾损伤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患者,为他们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不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个体需求,综合评估后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