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袁先生与妻子是旅行爱好者,因早春天气多变,袁先生在旅途中不幸“感冒”,出现了咳嗽、咳痰、乏力、发热等“感冒”现象,于是到达长沙后就前往某医院检查,肺部CT提示袁先生患上了肺炎,口服抗生素等药物后,袁先生的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还出现了胸痛,甚至在咳嗽时出现痰中带血的现象。
这让夫妻俩人十分着急,于是立即前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科主任曾祥伯主任医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评估后,立即安排袁先生住院治疗,安排行加急的肺动脉增强造影检查。
结果发现袁先生不单是简单的“肺炎”,同时还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蒙面刺客”。
一、什么是肺栓塞?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是指各类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动脉的一种疾病。栓子包括血栓、脂肪栓子、羊水栓子及空气栓子等,目前大部分肺动脉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脱落。
急性肺栓塞有潜在致命性,数据显示,未及时诊断的肺栓塞患者7天死亡率高达30%,而规范治疗可降至2%-8%以下,因此,及时诊断、规范治疗意义重大。
二、肺栓塞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常因表现隐匿或与其他疾病相似而被忽视。以下症状若在长途旅行、手术后或长期卧床后出现,需高度警惕:
1. 突然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静坐时正常,但起身/行走时立即气短,类似“被人捂住口鼻”的憋闷感,夜间平躺可能加重;
2. 胸闷、胸痛 :深呼吸时加重的刀割样疼痛,定位模糊(可能放射到肩背部),与心绞痛不同,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
3. 咳嗽:干咳为主,可能带少量铁锈色血丝,痰液呈泡沫状(肺泡出血混合黏液);
4. 单侧小腿异常:肿胀(患侧比健侧粗>3cm,皮肤发红发热(深静脉血栓炎症反应),小腿肚子疼;
5. 心血管代偿反应:莫名心跳加速(静息心率>100次/分), 血压先升高后骤降(休克前兆),嘴唇/指甲床发绀(血氧<90%);
6.突发头晕或短暂意识丧失(脑缺氧),难以解释的焦虑/濒死感(肾上腺素激增);
7.部分表现酷似肺炎的病人,有咯鲜血、胸疼明显,而胸腔积液增长缓慢,白细胞及其它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抗感染治疗无效,CT见胸膜下三角形高密度灶,尖端指向肺门,需要警惕肺梗死。
三、为什么肺栓塞会咯血呢?
当血栓突然堵住肺动脉(肺部的主血管),就像用木塞堵住了水管。被堵塞的血管下游区域会因缺血缺氧导致“肺组织坏死”(称为肺梗死),血栓、坏死的组织会刺激周围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更容易漏出到肺泡中。
此时患者咳出的痰可能带有铁锈色血丝,甚至鲜红色血块。肺栓塞的咯血量通常较少(痰中带血丝或小血块),这是因为肺动脉压力虽高,但血栓堵塞的位置多在中小血管、肺部有双重血供(肺动脉+支气管动脉),但若发生大块肺栓塞(主肺动脉被堵),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咯血,这种情况非常凶险。
四、为什么肺栓塞会致命呢?
人体在肺部完成气体交换,肺动脉将静脉血输送至肺部,经肺部气体交换后将富含氧气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经左心室泵入主动脉输送到全身。
肺动脉被血栓堵塞后,血液无法完成氧气交换,身体各器官就像突然被掐住喉咙!大脑缺氧5秒即会头晕,30秒意识模糊;心肌缺氧会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肾脏缺氧2小时即可引发急性肾衰竭。这些都是威胁生命的致命因素。
曾祥伯主任特别指出:肺栓塞的致命性不在于血栓大小,而取决于堵塞的位置和速度。就像血管里引爆的微型炸弹,可能在几分钟内摧毁生命系统。及时识别早期症状,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五、曾主任特别提醒,以下三类高危人群要特别警惕!
1. “不动”人群:连续静坐/卧床>8小时(尤其是飞机经济舱),久坐超4小时,小腿静脉血流速下降50%,饮水减少加剧血液粘稠;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
2. “高凝”体质 :肿瘤患者;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者
3. “损伤”经历 : 3个月内接受过髋/膝关节置换;近期有严重创伤或烧伤
经过两周规范治疗病情趋于稳定,袁先生即将出院,曾祥伯主任强调部分肺栓塞患者可能表现出和肺炎极为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及时就医。
肺栓塞患者出院不是终点,居家康复期间仍需注意:
1.遵医嘱规范口服抗凝治疗;
2.遵医嘱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复诊;
3.避免剧烈碰撞(防皮下出血);
4.警惕再次发作征兆!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田爱玉 袁燕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田爱玉 袁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