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思钧自曝曾患双相情感障碍#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引发大众热议↓↓↓说起双相情感障碍

很多人会疑问——

“双相情感障碍就是抑郁症?”

“一般只有智商高的人才会得这种病?”

许多人对“双相”的认知

是片面、有偏差的

这种现象也会造成

社会对此类疾病的忽视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剧烈的情绪波动为特征,包括极端的高峰(躁狂或轻躁狂)和低谷(抑郁)。双相情感障碍虽然并不传染,但可通过应激事件、睡眠少、经济情况变化、与亲人吵架、季节变化等多种原因诱发。

双相情感障碍是“天才病”吗?

梵高是19世纪著名画家,其著名作品《向日葵》、《星月夜》是人类艺术史的瑰宝。可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却在其37岁时,因为患上双相情感障碍选择自杀。每年的3月30日被定为“双相情感障碍日”,也是因为这一天就是梵高的生日。此外,著名画家毕加索、作家海明威,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不禁让人疑问,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都是天才吗?

其实不然,各种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流行率在1%-2%之间。美国国家共病调查显示终生流行率为1.6%,2004年,WHO将双相情感障碍列为世界所有年龄段第12种最常见的中至重度致残性疾病。故多数患者其实并非“天才”。

双相情感障碍有何明显特征?

1. 躁狂发作

主要表现为:情绪异常高涨、兴奋或易怒;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妄想(如“我无所不能”);睡眠需求明显减少(比如一两小时就精神饱满);话特别多,难以打断;思维跳跃、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增加,如过度社交、工作或参与冒险行为(乱花钱、性冲动、鲁莽投资等);行为可能失控,严重时需要住院治疗。

2. 抑郁发作

主要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悲伤、空虚或绝望;兴趣丧失,对以前喜欢的事不再感兴趣;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暴饮暴食或食欲下降);疲倦、精力下降;无价值感、自责或内疚;注意力减退、思维变慢;严重时会有自杀念头或行为。

3. 情感波动周期化

有些人是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发作之间情绪正常;有些人周期短,甚至能在一天之内快速切换情绪(称为“快速循环”)。每个人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表现形式可能都不一样。

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为,患者具有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等多种情绪发作的表现形式和反复发作性,属于终生性疾病。其中躁狂的发作是区分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依据。

不仅普通人易将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混淆,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也是一种具有高误诊率、高漏诊率的疾病,易被误诊为其他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其中最常见的误诊为单向抑郁。

事实上,在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描述得清晰是预防漏诊的有效手段,起病年龄小、多次抑郁发作、起病较急、症状缓解较快等,均提示可能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需要在医师的正确指导下规范用药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及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都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需注意,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高达70%,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常在青少年人群中高发,那么作为他们的家人我们该如何预防此疾病?

1、给予陪伴,少说教多鼓励,增加孩子自信心;

2、与孩子经常进行规律性的户外运动;

3、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应及时引导,给予孩子信赖与安全感;

4、若出现明显的抑郁与躁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