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日,正是研学好时节!这个春天,不妨来浙江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之旅——体验火箭发射的震撼瞬间,探秘古今地图玄机,解锁绿色出行的低碳密码,邂逅15米长的布氏鲸骨架……

在“浙”些地方,有琳琅满目的“科普大餐”,大家可以沉浸式体验科技的魅力。从宇宙星辰到蔚蓝深海,从古代测绘到未来科技,这个春天,带着好奇心一起出发吧!

走进研学之旅第一站

浙江省科技馆

“3、2、1,发射!”

随着讲解员的“一声令下”,烟雾蔓延,一枚“火箭”迅速“发射升空”。这一幕出现在浙江省科技馆一楼的“发射火箭”展项区域,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仔细观看火箭模型,也可以利用发射火箭互动装置,亲身体验一场“火箭发射”。

这个展区经常围着一群小朋友,他们的眼睛里透露出满满的好奇,讲解员会细细介绍每一个火箭的名称与特点。“‘火箭是怎么发射出去的?’‘火箭能够飞到多高?’这些都是小朋友们最爱问的问题。”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部长金晶介绍,“发射火箭是馆内的常设展览之一,除此之外,科技馆还有海洋、天文、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展览。”

小朋友们积极回答讲解员提问 林久昀 摄

此外,浙江省科技馆还有着丰富的公益研学活动。如何用意面搭起一座又高又稳的塔?啄木鸟快速高频啄击树木会不会的脑震荡?每个周末,小朋友们都可以到科技馆,跟着老师们一探究竟。

在浙江省科技馆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经常“蹲守”研学活动报名。金晶说:“研学活动主题每个月都会换新,活动非常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往往发布活动报名链接的当晚,课程名额就被大家抢光了。”

浙江省科技馆研学体验 受访者供图

“浙江省科技馆往往是浙江小朋友们研学之行的第一站,科学的种子在这里播种,或许明天就会收获一棵参天大树。”金晶说。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日9:00-16:30

场馆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2号

浙江省科技馆研学体验,受访者供图

揭秘“小众” 又“宝藏”的博物馆

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

“挖到宝藏博物馆了!”“娃在这个小众博物馆玩high了!”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口中这个“低调小众”的博物馆就是——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

在“宝藏博物馆”里,参观者能挖到什么“宝藏”?

寻宝之旅的第一步,是拿到完整地图。进门前,每个人都可以领一张纸,在仔细的参观与寻找之后,就能拓印地图。“这里一共有三种地图的拓印,都有史所考。”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工作人员杨兮现场拓印了一份古浙江图并介绍,“这里能够看到当时的候潮门在哪儿,湘湖什么样,但许多地方和我们如今的划分已经大不相同了。”

拓印地图 李晓旭 摄

一张地图连接古今,在博物馆中你会发现,古时的地图绘于一张薄纸之上,如今地图的展现形态多种多样。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你我生活的地球并非一个大平面,而是近似一个椭球体。当你将一个橘子剥开,并试图将橘子皮压平,橘子皮只能被撕裂或者拉伸。类似地,想要将地球表面“展开”,都放进一张纸里,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杨兮说:“我们在馆内新增了地球投影,经典的墨卡托投影等方式都可以在这里清晰直观地感受到。”

眼下,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大家只要打开手机里的地图软件,动动手指,就可以拥有专属导航。沿着路线大步前行的同时,大家也能感受到科技在一步步向前发展。

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内部 受访者供图

当然,测绘与地理不仅在一方地图之中,走进博物馆,等高线沙盘、北斗影院、霍格沃兹墙……等你来探索!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日9:00-16:30

场馆地址

杭州市余杭区地信路2号

小朋友们正在参观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来一场“碳”索之旅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走进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馆内非常热闹,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在展厅间穿梭研学。在“碳的循环”展厅,学生们探索地球碳循环的奥秘;在“低碳城市”展厅,他们通过互动展品感受不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差异……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年级领取一张专属游园答题卡,开启一场趣味与知识并存的“碳”索之旅。

小朋友们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受访者供图

“这辆编号800001的小红车,是2008年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启用后,正式投入使用的首辆自行车。它在完成7000余次骑行任务后‘光荣退役’,如今成为馆内的‘镇馆之宝’。”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副馆长俞梁介绍道。展品旁,学生们正排队体验展品“自行车的排碳测定”。大屏幕上,两位“赛车手”各骑一辆小红车穿梭西湖畔。除了欣赏美景,他们还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实时碳排量显示:骑行170米人均碳排量仅0.05克,而同等路程的燃油车碳排放高达40余克,鲜明的对比引发阵阵惊叹。

现场正在进行研学的王同学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这个项目的体验:“刚刚我和同学都体验了骑小红车,屏幕上的碳排放量对比让我意识到,以后要做环保小能手,绿色出行。”

小朋友们正在进行体验 李晓旭 摄

除了自行车类展品,展厅内还设有火车、汽车、飞机和轮船等常用交通工具的仿真模拟,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仿真交通展品,直观对比相同里程下不同出行方式的碳排放与能耗差异。这种沉浸式体验巧妙传递了绿色出行理念,让环保意识悄然生根。

此外,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近期还将推出“AI+低碳”科普专项行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激发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的兴趣和探索热情。俞梁说:“结合场馆特色,我们今年还将开展游园答题、信息技术比赛、小发明家活动等,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0月,期待更多青少年加入这场‘碳’索行动。”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日9:15-16:30

场馆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汉江路1888号

中国杭州低碳馆研学活动 受访者供图

打开“海洋生物百科全书”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

天气渐暖,不少人想要去海边的心已经蠢蠢欲动。在眺望广阔无垠的大海时,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好奇:眼前这片深邃的蓝色下,会藏着多少神秘生物呢?

在浙江海洋大学里,有这样一个场馆,堪称“海洋生物百科全书”——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场馆聚焦海洋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出了上万件海洋生物标本。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一进入场馆里,15米长的布氏鲸骨架赫然展现于眼前。“许多小朋友见到这个标本的第一句就是‘这是真的吗’,这的确是真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合力完成了骨骼标本的合成与固定。” 馆长陈健介绍,“这个布氏鲸骨架应该是国内最大的,算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布氏鲸骨架,博物馆内展出的许多标本,都凝聚着师生的心血。“馆内标本更新频率非常高,在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项目中,都会采集各种各样的一些标本,基本上每一两个星期,我们就会有一次标本的更新。”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2024年,博物馆组织及参与全国科普日、世界海洋日、科技活动周等各类科普活动17场。这些活动中,不但有浙江省内的小朋友们参加,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的小朋友们也“云游”了博物馆。

2024年9月开始,博物馆改造升级,新增科普单元和数字化展览设备,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海洋生态环境的魅力,“4月12日,改造后的博物馆将正式开放,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未来年轻人喜爱的‘文化打卡点’。”陈健说。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开放时间

周一~周五:

9:00-11:30;14:00-16:30(仅接待团体预约)

周六:

9:00-16:30(以上为试开馆时间)

场馆地址

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长峙岛

海大南路1号公共实验中心108号

(来源:潮新闻)

来源: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