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网络上各种“偏方”“妙招”层出不穷,但其中不少不仅无效,还可能危害健康。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关于呼吸道感染的7大常见谣言,帮助大家科学应对疾病,避免踩坑!

谣言1:熏醋可以消毒空气,预防感染?

❌ 误区:很多人认为醋的酸性可以杀灭病毒,于是在家煮醋熏蒸。

✅ 真相:

- 醋酸浓度低,根本达不到消毒效果。

- 熏醋反而会刺激呼吸道,尤其是哮喘、慢阻肺患者,可能加重咳嗽、胸闷。

📌 正确做法: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

谣言2:大量吃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

❌ 误区:不少人囤积维C泡腾片,认为“多吃能增强免疫力,不生病”。

✅ 真相:

- 目前没有高质量证据表明补充维C能预防普通感冒或流感。

- 过量服用(>2000mg/天)可能引发腹泻、肾结石。

📌 正确做法: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即可,无需大量服用。

谣言3:抗生素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 误区:一有感冒症状就吃阿莫西林、头孢“压一压”。

✅ 真相:

- 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如流感、普通感冒)无效。

-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真正需要时可能无药可用。

📌 正确做法:确诊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才需使用抗生素,且必须遵医嘱。

谣言4:发烧必须马上输液,好得快?

❌ 误区:很多家长一见孩子发烧就要求输液,认为“打针比吃药管用”。

✅ 真相:

- 大多数轻症感染只需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多休息。

- 不必要的输液可能增加过敏、静脉炎等风险。

📌 正确做法:体温>38.5℃且不适时可服退烧药,若持续高热或精神差再就医。

谣言5:感冒了不能开空调,否则病情加重?

❌ 误区:有人认为“着凉”是感冒的主因,宁可闷着也不开空调。

✅ 真相:

-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并非单纯“受凉”导致。

- 适当调节室温(20-24℃)反而有助于舒适休息。

📌 正确做法:避免直吹冷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湿度50%-60%)。

谣言6:咳嗽久了会“咳成肺炎”?

❌ 误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咳嗽不治会发展成肺炎。

✅ 真相:

- 咳嗽是症状,不是病因,肺炎是感染所致,而非咳嗽引发。

- 但长期咳嗽(>2周)需排查哮喘、过敏等潜在问题。

📌 正确做法:对症止咳(如蜂蜜缓解夜间咳嗽),病因不明时尽早就医。

谣言7:得过流感/支原体就不会再感染?

❌ 误区:认为“感染一次就能免疫”。

✅ 真相:

- 流感病毒每年变异,支原体也可能重复感染。

- 康复后仍要做好防护,尤其是免疫力较低人群。

📌 正确做法:痊愈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营养和休息。

科学防护记住这4点

1. 打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2.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医院)佩戴医用口罩。

3. 勤洗手:用肥皂 流动水洗手,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

4. 早就医: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需及时就诊。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 重症医学科 侯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