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恩来赠送的经纬仪。作者供图

右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一角。作者供图

图为李德威教授病危时写下的遗言:“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作者供图

坐落于湖北武汉南望山下、东湖之畔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不仅记录着新中国地质教育发展史,更珍藏了2000余件地质科学家的照片手稿、证章教具等史料,将校史校情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融为一体,向世人展示着地质领域的科学家精神。

新中国第一批高等地质学府

步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展厅,一架用于地理测量的经纬仪格外引人注目。这架蔡司经纬仪,是周恩来总理收到的原民主德国工业部部长赠送的礼物。1956年,他将经纬仪转赠给了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现发展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量教研室,勉励师生潜心开展科研与学习工作。

北京地质学院的诞生肩负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厚望。新中国成立后,为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地质人才,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系为基础,创建了北京地质学院。这是新中国初创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创办的两所高等地质院校之一,奠定了我国高等地质教育事业的基础。北京地质学院的成立,被李四光称为开启新中国“动地”事业的大事件,自此,一批声望卓著的地质学名师汇聚于此。

建院初始,教学条件异常简陋,不用说实验器材,就连教材都没有。教师们亲手刻制蜡板、印刷教材,扎根野外采集实验标本,同时还积极承担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先驱袁复礼,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选址作出了重要贡献,矿床学及工程地质学家冯景兰,为黄河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石油地质学家潘钟祥提出“陆相生油论”,为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老一辈科学家们秉持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践行着地质报国的理想信念。

甘为人梯的“全国最美教师”

建校70余载,中国地质大学有着“地质教育摇篮”的美誉,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诞生了47名两院院士,书写出“每千名地学毕业生里就有一位院士”的佳话。这离不开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队伍。

展厅一隅,静静摆放着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最美教师”奖杯,得主为时年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殷鸿福。

为祖国地质事业服务,是殷鸿福大学时期就立下的志愿。1953年,北京地质学院大一学生殷鸿福这样写道:“我以自己终身做一个地质工作者给祖国服务,感到幸福和自豪。”留校任教至今已60多年,殷鸿福将地质史上最重要的3个“金钉子”之一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留在了中国。

“金钉子”并非黄金做的钉子,但在地质人眼中,却胜过黄金。“金钉子”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寻找的一些特别的地层剖面和地质点,以此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它的确立是地层学研究的一项极高科学荣誉,历来是世界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和激烈竞争的领域。

问道争朝夕,治学忌功利。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地方是三尺讲台。任教以来,每年大一本科生的课表上都有殷鸿福院士讲授的专业课,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在昆仑、秦岭、祁连山区采集资料。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之外,殷鸿福还为大中小学生举办公益科普讲座,并将近7万页地质研究资料在互联网与网友共享。

殷鸿福院士的故事,正是中国地质大学众多“最美教师”的缩影。他们既做科技事业的开路者,也做甘为人梯的领路人。

教授临终写下的一张字条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大师风范照汗青”专题展厅,展柜中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纸条,吸引访客驻足凝视。纸条上写着“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这是知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病危时,在重症监护室写下的遗言。

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李德威几乎每年都赴西藏开展地质调查研究,8万公里足迹遍布了世界屋脊。他提出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了“板块构造假说”的垄断,为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现象提供了合理解读,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的地学理论体系。

近年来,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李德威将科研重心投向固热能的探索。为了与时间赛跑,他成了“拼命三郎”,病重时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积劳成疾。弥留之际,他依旧心系祖国能源事业,他的一生就如社交软件签名:“思问题所急,想国家所需。”

为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校史馆还展示着众多科学大师的史料事迹。池际尚院士为学生授课使用的显微镜、袁复礼教授在西北荒漠的科考手稿等,都激励着后人攀登科学高峰,勇担时代使命。

[作者刘欣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档案与文博部馆员,刘治国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档案与文博部副部长,王方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档案与文博部副研究馆员]

打卡小贴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于2023年获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六,夏季8∶30-17∶30,冬季8∶30-17∶00,周一、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闭馆。讲解服务需提前预约,咨询电话:027-67886252。

来源: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