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鸢尾(Neomarica gracilis)原产巴西、巴拉圭的外来物种。未见入侵情况的相关报道。引种应当做好防疫,大量逸生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威胁入侵地的生态安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片植于园路边、疏林下、滨水的岸边、墙垣边等处,可点缀于山石、角隅、庭园等处,亦可盆栽置于居室观赏。
斜风疏雨洒秋江,鸢尾花开出入双。
独坐窗前听雨意,烛光摇曳映孤窗。
名 称:巴西鸢尾
拉 丁 名:Neomarica gracilis
分类地位:鸢尾科 Iridaceae 巴西鸢尾属 Neomarica
别 名:美丽鸢尾、鸢尾兰、新泽仙花、Apostle’s Iris、Walking Iris等。
异 名:Cipura gracilis、Cypella gracilis、Moraea cultriformis、Marica gracilis、Neomarica gracilis.
识别特征:
1、株高可达50厘米草本。
2、叶从基部抽出,呈扇形排列,两列,带状剑形,革质,深绿色。
3、花茎扁平,中肋明显,花茎高于叶片,花被片6,外层3片白色,基部褐色,常具浅黄色斑纹,内层3片直立内卷,前端蓝紫色,带白色条纹,基部褐色,具黄色斑纹;雄蕊3枚,花柱1枚,常具3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花瓣状。果实为蒴果,3室,成熟后从顶部向下开裂,内含种子多数。
国内分布:各地常见栽培。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盆栽。
国外分布:原产巴西、巴拉圭。
生 境:生于池边、草地、灌木丛等处。
物 候 期:花果期春夏季。
危 害:巴西鸢尾(Neomarica gracilis)原产巴西、巴拉圭的外来物种。未见入侵情况的相关报道。引种应当做好防疫,大量逸生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威胁入侵地的生态安全。
主要价值:巴西鸢尾(Neomarica gracilis)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片植于园路边、疏林下、滨水的岸边、墙垣边等处,可点缀于山石、角隅、庭园等处,亦可盆栽置于居室观赏。
编辑:Pierre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