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神秘的种群始终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他们就是丹尼索瓦人。长久以来,人类对于自身起源和演化的探索从未停止,而丹尼索瓦人的出现,为这一探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写了人类演化的版图。

2008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考古学家有了一个震撼学界的发现。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截指骨化石和两颗牙齿化石 。起初,这些化石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惊喜悄然降临。两年后,科研人员从指骨化石中成功提取古DNA进行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这些化石的主人生活在4万年前,是一个5 - 7岁的小女孩,并且她既不同于早期现代人,也有别于尼安德特人以及弗洛勒斯人,而是属于一个此前从未被发现的“全新”人种。就这样,丹尼索瓦人依据发现地的地名被正式命名,走入了人类的视野,成为了人类演化研究中的一个全新课题。

尽管目前发现的丹尼索瓦人遗迹屈指可数,但每一处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除了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中国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也为我们了解丹尼索瓦人提供了关键线索。1980年,在白石崖溶洞发现的古人类右下颌骨化石,经过多年研究,于2019年被陈发虎团队确认为丹尼索瓦人。通过对化石的测年、体质形态和古蛋白质等多方面分析,确定这是一个青少年个体。这一发现不仅将青藏高原的最早人类活动记录从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至少16万年,还为丹尼索瓦人体质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填补了人类演化史上关键的空白。

丹尼索瓦人令人惊叹的一点是他们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也决定了他们广泛的分布范围。从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海拔700米),到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280米的白石崖溶洞,再到2022年在老挝安南山脉Tam Ngu Hao 2石灰岩洞穴中发现的可能属于丹尼索瓦人的臼齿化石,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足迹遍布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温暖潮湿的东南亚大陆。这种跨越巨大地理和生态差异的分布,在古人类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丹尼索瓦人对不同环境的非凡适应能力。相比之下,即使是坚韧的尼安德特人,也未能像丹尼索瓦人这样驾驭如此多样化的环境。

对丹尼索瓦人基因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他们与现代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基因测序发现,现代亚洲人、澳大利亚土著人群和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人群中广泛散布着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特别是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群和夏尔巴人群,丹尼索瓦人贡献的名为EPAS1的变异等位基因,赋予了他们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的能力。而这一特殊基因的来源谜题,随着夏河丹尼索瓦人的发现逐渐被解开。夏河白石崖溶洞海拔较高,丹尼索瓦人在这里长期生活,可能逐渐选择出了耐低氧基因,随后传给了现代藏族和夏尔巴人群。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基因的传承,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人类适应性进化的理解。

最近,在台湾西海岸附近澎湖海峡浅海中拖出的澎湖1号颚骨化石,为丹尼索瓦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由于其DNA降解过度,研究团队转而关注蛋白质。通过分析,他们发现了两个已知特异于丹尼索瓦人的蛋白质变异,从而“自信地识别”这具化石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一发现不仅再次证实了丹尼索瓦人分布范围的广泛,也为研究他们与早期现代人的基因流动提供了新的锚点。尽管目前这只是少量的数据,但未来随着更多数据的出现,有望进一步丰富我们对这些神秘古人类的认识。

丹尼索瓦人的发现虽然让我们对人类演化有了新的认识,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解开。例如,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怎样的?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最终消失的原因又是什么?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通过考古发掘、基因研究、古蛋白质分析等多种手段,深入探索丹尼索瓦人的奥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神秘的古人类将不再神秘,他们在人类演化史上的完整画卷也将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丹尼索瓦人作为人类演化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的大门。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起源、演化和迁徙,让我们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执着探索。

参考文献:

Cortier, Cody. "Denisovan Fossil Shows Mysterious Human Cousins Lived from Siberia to the Subtropics". Scientific American. April 10, 2025.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