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颖颖
在儿童用药安全领域
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
她以专业的药学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
和对儿童健康的深切关怀
为许多家庭带来了科学用药的曙光她就是刘红霞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临床药学科技志愿者服务队
核心成员
一位在儿童用药科普战线上
坚守多年的优秀科技志愿者
初心萌芽:儿童用药咨询的先行者2014年5月,上海市首个由药师团队运营的“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平台诞生。这个以“宝宝用药,药师护航”为目标的平台就是刘红霞和她所在的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药学团队共同创建而成的。这不仅是全天候的互联网药学信息服务平台,更是一道坚固的用药安全防线,为家长们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咨询儿童用药的相关问题。从那时起,刘红霞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科普之路,累计为10万余人次提供了免费的用药问答服务。
这个平台的搭建并非易事。当时,儿童用药信息匮乏,家长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陷入焦虑和迷茫。刘红霞和她的团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痛点,决定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专业的药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日夜奋战,精心设计平台的功能和内容,确保每一个回答都能准确、及时地解决家长的疑惑。这个平台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儿童用药咨询领域的空白,更为后续的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耕细作:科普平台的拓展与深化2016年,刘红霞所在的团队加入了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并成立了上海儿童工作站。作为联络人,她负责科普活动的策划和落实。这个工作站汇聚了包括新华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7家单位的63名志愿者,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将儿童用药安全知识普及到每一个角落。
刘红霞和上海儿童工作站深入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开展了50余场“安全用药、娃娃抓起”系列科普活动,覆盖了5万余人次。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生动的讲座,又有互动性强的问答环节,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刘红霞深知,儿童用药安全不仅需要家长重视,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她和团队成员通过这些活动,将复杂的药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在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刘红霞还积极参与了《上海市医院药师开展科普工作调查与分析》的研究,并参与起草了《药师开展科普活动专家共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药师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整个药学行业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她还多次参加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卫健委等组织的各类科普活动,如新闻综合频道医聊家栏目、
上海科技节和全国科普日活动等,不断扩大科普工作的影响力。荣誉与挑战:科普之路的坚守与创新刘红霞的科普工作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平台得到了“上海发布”的推荐,并获得了上海市卫生系统“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优秀项目、39健康网“医疗创新先锋奖”、上海市医务工会“星光计划”二等奖等荣誉。上海儿童工作站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辐射到了普陀区、静安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长宁区,许多幼儿园多次邀请他们进行科普讲座。然而,荣誉的背后是无数的挑战和艰辛。儿童用药科普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耐心和细心。刘红霞和她的团队常常面对家长的各种疑问和担忧,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用药环境和疾病谱。在科普活动中,他们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服务。尽管如此,刘红霞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始终坚信,只要能够帮助到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学术与实践:科普工作的升华与拓展在多年科普工作的基础上,近5年刘红霞获得了上海市卫健委科普专项1项,以主要研究者身份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科普专项2项。她对上海市医院药师开展科普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她还参与起草了药师开展科普活动专家共识,并在《家庭用药》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科普文章。此外,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平台还申请了发明专利1项。研究需要穷经皓首,传播则要放下架子。刘红霞将学术研究与科普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科普方法和模式。“科普工作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理念。”刘红霞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家庭受益,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刘红霞的科普之路还在继续。她和她的团队正在策划更多的科普活动,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将儿童用药安全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她深知,儿童用药安全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安全用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