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日”,主题为“关注早防早治,共筑健康生活” ,旨在多维度搭建医患沟通科普桥梁,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科学普及与规范化应用,助力患者从“精准治疗”迈向“全程管理”,重塑有尊严的生活。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谢乐主任带您科学认识帕金森,共同关爱这个特殊人群,让我们不再害“帕”!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对象为中老年人,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患病率已经高达1.7%。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

“走路慌张、脚踩棉花、小碎步、手抖、说话含糊等”这是大部分帕友的自诉,也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可总结为“抖”“僵”“慢”“倒”四个字。

抖,即“静止性震颤”,是指手、胳膊、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动。早期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运动,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以及头部。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

僵,即“肌肉僵直”,是指肌肉变得紧绷,活动时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眨眼减少,表情呆板,像是戴了一副面具,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慢,即“运动迟缓”,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写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医学上称为“小写症”。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迈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即“慌张步态”。

倒,即“姿势不稳”,起步困难,走路时走小碎步,看起来慌慌张张且容易跌倒。

另外,也有一些帕友表示“不爱出门、不想说话、总是高兴不起来、很烦躁”这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早期容易被忽视,主要包括嗅觉减退、失眠、便秘以及认知障碍、精神症状、流涎及出汗异常等。

三、帕金森病有哪些发病因素?

1、目前认为帕金森病与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2、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较为关键,例如长期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一氧化碳、汞等;居住于铜、锰或铅高排放的城市或工业区;水污染、膳食中铁、铝的摄入量过大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3、病毒感染导致,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日本脑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4、少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

5、睡眠不好、情绪易激动、压力过大的人患病风险也较高。

四、帕金森病的早期筛查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是帕金森病又不太确定,那让我们一起做个小测试吧!

1.面部表情是否没有以前丰富?

2.声音是否比以前小了?

3.手脚有抖动吗?

4.系扣子是否存在困难?

5.写的字是否比以前小了?

6.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7.走路时脚拖着地走小步?

8.脚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抬不起来?

9.走路容易跌倒吗?

若符合上述3项及以上症状,则很有可能患帕金森病,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五、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属需注意哪些方面?

1、帕金森病患者穿衣、洗脸等日常动作较慢、易跌倒。在家里卫生间等位置应设有扶手、防滑垫等。

2、嘱咐患者行动不要太快,走路时脚后跟先着地,走路时往前看、不往下看,边走边看、避免摔倒。

3、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多巴丝肼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1.5小时服用。

4、患者后期进食、说话将比较困难,家人需在保证其营养摄入的同时防止误吸的发生。在饮食上,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以改善便秘。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附属医院)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伍大华教授提醒:患者的每一次颤抖、步履蹒跚,背后都是神经系统的无声抗争;比疾病更强大的,是携手同行的勇气,家属的每一声鼓励、搀扶,都是帮助患者穿越困境的温暖力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脑病科) 吕雅欣 石红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吕雅欣 石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