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翻开书页,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时,或许会隐隐感到理论与现实之间那道若有若无的沟壑。而社会实践,正是跨越这道沟壑的桥梁。于大学生而言,那一段段投身实践的时光,是成长路上最深刻的注脚。
PART.1
张霞
2022级生物科学1班
实践单位: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
在2025年2月至3月,我在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观察了为期24天的印支灰叶猴。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印支灰叶猴处于灭绝边缘,因此我们对印支灰叶猴育幼行为进行研究,以便为印支灰叶猴保护提供参考。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抱着金黄幼猴的雌猴身边总是有好几只雌猴坐着,互相理毛,并轮流抱着照料幼猴,这种母系社会严密的协作体系,保证了幼猴的存活率,也让其他年轻成员习得了养育技能。
PART.2
张鹏宇
2022级生物科学1班
实践单位:返家乡社会实践 “科创强国,筑梦未来”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
这个寒假,我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收获满满,也深刻领悟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教学期间,难题频出,令我倍感压力。但小朋友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与理解,让我坚持了下来。在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些恰恰是现在的我身上所缺失的。我深感荣幸能够成为他们知识旅程中的引路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为更多孩子带去科学的光芒。
PART.3
李农爱
2024级环境科学1班
实践单位:红河县浪堤镇浪堵村民委员会
这个寒假,我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扎根基层,在村委会和乡村篮球赛后勤工作中收获了别样的成长。在村委会,面对成摞的村民信息登记表和低保申请资料,我深刻体会到“民生无小事”的含义。录入电子档案时,我需反复核对家庭劳动力状况、残疾证明等细节。篮球赛后勤工作则展现了另一种活力,搬运器材时的辛苦、为受伤球员处理擦伤时的专注、递出矿泉水时收获的微笑,都成为团队协作的生动注脚。在工作双重角色的切换中,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真实脉搏。从案头工作到运动赛场,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基层工作如同社会机器的齿轮,看似微小却不可或缺。
PART.4
韩梦阳
2023级园艺班
实践单位: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在实验室科研工作中,我展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日常实验维护、野外调查及数据分析任务,主动承担并高效完成分工。学习新技术的热情较高,能快速掌握复杂实验技能并灵活应用。但存在因过度纠结细节导致效率不足、高压下情绪管理欠佳等问题,偶尔影响进度与专注度。未来计划通过制定阶段化实验目标、优先级清单优化时间分配,同时结合正念训练和压力分解法调节情绪,平衡严谨性与效率,逐步提升科研综合能力。
作者:张霞、张鹏宇、李农爱、韩梦阳、魏婷
来源: 大理大学生物科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