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明时节,就不得不提到“清明果”,延续传统,祈福家人安康。青团既有祭祀的功能,又可以当成踏青游玩时的小吃,时令性很强,尤其在四月份,是吃青团的好时机。每年要吃一次青,才算真正到了春天,清明果是用糯米、籼米和艾叶磨浆制成的各种形状的果品,吃起来有一股独特的药草香味。
清明果中的食疗智慧
清明果中的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是春季疏肝理气的良药。制作清明果用的糯米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又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还含有维生素B1、B2及烟酸等,其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对体虚多汗、尿频、自汗、盗汗及脾虚泄泻等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清明果的选择要因人而异
清明果中因含有糯米成分,黏性较大,大量食用不易消化,严重者可引起腹胀气,应细嚼慢咽、适量食用。此外,糯米中的淀粉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食用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较大,对糖尿病人控制血糖不利,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因此,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和小孩应慎食。正如《本经逢原》所载:“糯米……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对于胃肠溃疡、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胃肠炎患者、手术后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患者,清明果吃得过多,则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对病情不利,所以这些患者也应慎食。
清明“食”节,吃清明果讲究多
(一)服用以下药物期间应慎食清明果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清明果中的糯米富含糖类,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糖类分解,促使糖原异生,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从而有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可能。
2.降血压类药物:有研究表明,制作清明果使用的艾叶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可抑制血管的收缩,舒张血管,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建议服用降压药物时要慎食清明果,必要时监测血压等。
3.止血及抗凝类药物:有研究表明,从艾叶中分离的β-谷甾醇和5,7-二羟基- 6, 3′,4′-三甲氧基黄酮均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显著作用。此外,艾叶水提物可显著抑制AT-Ⅲ活性,影响抗凝血酶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艾叶提取物可有效激活FXⅡ参与到内源性凝血反应,促进血液凝固,同时可能通过调控纤溶酶原并抑制内源性凝血的下游底物参与活血过程,具有促凝血和抗凝血双向调节作用。所以,建议服用止血及抗凝类药物时慎食清明果,必要时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等。
(二)适量品尝,不可贪食
在食用清明果后,若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很多患者会自行口服像“吗丁啉”之类的促胃肠动力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消化不良症状,吃促胃肠动力药就能好。在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完善相关内镜检查,检查是否合并器质性病变,而不能单纯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因为有很多其它消化道疾病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如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等,甚至很多消化系统以外的系统疾病也可以表现出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总之,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只是治疗消化不良方案中的一种,具体需要根据患者消化不良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个体化用药。
如何科学享用清明果?
让更多人远离“舌尖上的隐患”
安心拥抱春天的绿意
这份指南请收好↓↓↓
一、守好“第一道防线”
图源:杭州日报
1. 警惕艾草过敏
清明果的绿色外皮多由艾草、鼠曲草等制成,部分人群可能对艾草过敏,首次食用建议少量尝试,若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立即停食。
2. 辨清原料,远离“毒草”
艾草与有毒植物“豚草”外形相似,后者气味刺鼻,误食可引发呕吐、过敏甚至中毒。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自行采摘。
3. 彻底蒸熟,杀菌助消化
未蒸透的清明果易残留细菌,且冷却后糯米淀粉老化更难消化。食用前需充分加热至软糯,避免冷食。
二、这几类人群需“量力而食”
图源:杭州日报
1. 消化系统脆弱者
清明果中因含有糯米成分,黏性较大,大量食用不易消化,严重者可引起腹胀气,老人、儿童、术后恢复者及胃溃疡、胰腺炎患者应严格控量。
2. 糖尿病患者
清明果糯米中的淀粉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食用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较大,且甜馅清明果(如豆沙、芝麻)含糖量高,易致血糖飙升;咸馅虽升糖较慢,仍需减少主食摄入并监测血糖。
3. 孕妇及肥胖人群
糯米加重孕期胃胀,高糖高脂馅料可能诱发妊娠糖尿病;肥胖者过量食用会增加心血管负担。
4. 阴虚火旺体质者
艾草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易引发上火、便秘,建议选择无艾草的白果替代。
三、解锁健康吃法
#01
时间有讲究
避免空腹或睡前食用,空腹易刺激胃酸,睡前则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最佳食用时间为早餐或午餐,搭配温热茶水或清淡汤粥。
#02
巧搭助消化食物
竹笋、马兰头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可促进肠胃蠕动;山楂茶、陈皮水则能缓解糯米滞胀感。
#03
避开“油腻CP”
清明果不宜与肥肉、油炸食品同食,否则加重消化负担,诱发腹痛。
四、细节决定安全
#01
及时冷藏,避免变质
清明果水分含量高,常温存放易滋生细菌。未吃完的需密封冷冻,3天内食用完毕,复热时务必蒸透。
#02
祭祀后的清明果慎食
用于祭扫的清明果若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可能沾染灰尘或细菌,建议丢弃或彻底加热。
清明果是舌尖上的春天
更是文化的纽带
在享受这份传统美味时
唯有科学食用
才能让健康与情怀兼得
愿每一口清明果
都承载着平安与祝福!
来源: 滨江卫健、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