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中国特有物种。可作果园保墒植物。以全草入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

春风昨夜入长安,原上黄花暖露寒。

相伴天街闲信步,还家燕子戏阑干。

**名 称:**秃疮花

**拉 丁 名:**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分类地位:**罂粟科 Papaveraceae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别 名:**勒马回、秃子花、兔子花等。

**异 名:Chelidonium franchetianum、Chelidonium leptopodum、Dicranostigma franchetianum、Dicranostigma henanense、Glaucium leptopodum.

识别特征:

1、株高可达80厘米以上草本,全株含淡黄色液汁,常被短柔毛。主根圆柱形。茎绿色,被粉,上部多分枝。

2、基生叶丛生,叶片倒披针形,羽状深裂,裂片4-6对,再次羽状深裂或浅裂,小裂片先端渐尖,顶端小裂片3浅裂,叶片疏被白毛;叶柄具数条纵纹;茎生叶少数,羽状深裂、浅裂或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具疏齿,先端三角状渐尖;无叶柄。

3、1-5朵花顶生排列成聚伞花序;花梗无毛;萼片卵形,先端成距,距末明显扩大成匙形;花瓣常倒卵形,黄色;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绿色,密被疣状短毛,花柱柱头2裂,直立。蒴果细圆筒形,长4-7.5厘米,径约4毫米,绿色,无毛,2瓣自先端开裂至近基部,内含种子多数。种子肾形至卵圆形,长约0.8毫米,宽约0.5毫米,黑褐色,稍有光泽,无毛,具粗网纹,腹面具一明显纵脊,直达种脐处,无顶饰,种脐位于狭端的腹面纵脊上,圆形,微凹。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里口山山坡。

**生 境:**生于约海拔3700米以下的草坡、路旁、田埂、墙头、屋顶等处。

**物 候 期:**花期3-5月,果期6-7月。

**保护级别:**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中国特有物种。

**主要价值:**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可作果园保墒植物。

**药用价值:**以全草入药。苦,寒。入心、肺、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主要用于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结核、秃疮、疥疮疥癣、痈疽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