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科普基地,点亮科学之光

在科技浪潮澎湃的当今时代,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自2021年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蓬勃发展,积极投身于提升全民素养的行动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乘势而上,凭借自身雄厚的科研与师资力量,打造了多个特色科普基地,其中煤矿实景基地、山工智泉机器人实践教育科普基地、耕读园、陶艺平台、地质文化园,科技信息文化传播中心(图书馆),青少年运动与健康中心等,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独特的科学体验。

煤矿实景科普教育基地,是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里真实的开采设备和高科技模拟相辅相成,当参观者踏入其中,仿佛置身于地下矿井深处,亲身经历开采工作的艰难险阻。互动演练环节不仅增添了趣味,更让青少年对矿工这一伟大职业心生敬意,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伟大,领悟每一块煤炭背后蕴含的汗水与付出。

山工智泉机器人创新实践科普基地是科技爱好者的梦幻天地。这里有创客工匠实践区、科技产品展厅等科普功能区域,科普教育内容涵盖无人机、航模、足式机器人、无人车、水中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切割、激光雕刻、电磁炮、平衡球十大主题。编程工作坊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操控机器人世界的大门,他们可以在这里亲自动手,编写程序,指挥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对未来科技的无限遐想,点燃了他们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科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耕读园则是一处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科普胜地。在这里,青少年可以亲近土地,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园中丰富的农作物品种,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农业生产的魅力。学生们在耕种中学习农业知识,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含义,感受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领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陶艺平台是艺术与科学交织的奇妙空间。青少年可以在这里亲手触摸陶土,感受它的质地和温度。通过拉坯、塑形等一系列工序,将自己的创意变为一个个独特的陶艺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到陶艺制作的科学原理,如泥土的特性、烧制的过程等,体会到传统工艺背后的科学智慧,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地质文化园宛如一座穿越时空的地质博物馆。园内陈列着各个时代的化石展品,犹如一部生动的地球史书。这些化石琳琅满目,每一块都承载着亿万年的故事,静静诉说着地球的沧桑变迁。互动体验区更是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他们拿着放大镜观察化石的奇妙形态,用心感受地球的神秘力量,领略地质变化的巨大威力,仿佛成为了探索地球奥秘的小探险家。

科技信息文化传播中心(图书馆),这里是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海洋。丰富的藏书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无论是古老的典籍还是前沿的科技著作,应有尽有。青少年可以在这里畅游书海,挖掘知识宝藏。同时,图书馆配备了先进的信息检索系统和电子资源设备,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演示,让大家了解如何高效获取信息,培养信息素养,明白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内容,这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重要一步。

青少年运动与健康中心,专注于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致力于普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体育运动能力增强方法,培育科学锻炼理念。其体育项目体验区成功举办多场各类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体育实践平台。身体素质测试区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关键场所,拥有一站式测试流程,不仅便捷高效,且测试设备先进,数据精准可视,能够迅速分析数据并及时反馈结果,为青少年体质监测提供有力保障。体育与健康知识展示区则聚焦于传递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广泛普及青少年体育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与健康观。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精心设计科普活动,注重提升趣味性与互动性。通过科普工作坊和互动课堂,参与者在操作仪器、制作作品、竞赛等活动中“做中学”“玩中学”,不仅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轻松掌握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科学精神。同时,学院积极推动科普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锻炼学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赢。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这些科普基地,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彰显了高校在科普领域的担当与作为。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以生动有趣的展示和互动体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引领更多人踏上科学探索的精彩征程。

撰稿人:李思琪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