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嘴巴疼……”四岁的小米皱着眉头把勺子一扔,眼泪汪汪地望向妈妈,林女士凑近一看,孩子的小手、脚丫上不知何时冒出了几粒红色小痘痘,一测体温,38.5℃。来到医院,找到了原因,原来,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夏之际,有一个专挑萌娃下手的“隐形小恶魔”正悄然潜入——它就是手足口病!这个病的病毒身披蛋白质铠甲,手持RNA利剑,专挑5岁以下儿童下手,一到春夏季节就蠢蠢欲动,用发热、疱疹和食欲不振三连击让家长焦头烂额,看着平时活蹦乱跳的娃变成蔫茄子,父母们既心疼又焦虑:这小恶魔到底从哪冒出来的?别急,让我们戴上科学放大镜,一起揭开这个病毒小怪兽的神秘面纱,守护萌娃们的健康防线!
(图片来源Pixabay)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它的真实身份是由肠道病毒家族(柯萨奇A16、EV71等20多种病毒)组团作案,是个擅长团队作案的狡猾分子,更棘手的是,这些病毒如同会变装的间谍,每年都可能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亚型,让免疫系统措手不及,虽然大部分的病例都属于轻症体验版,但仍有少数会升级成脑炎、肺水肿的魔鬼关卡[1],这正是国家将他列入丙类传染病严密监控的原因。别看病毒颗粒直径只有20-30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战斗力却爆表:
1.传播力堪比连锁反应:这些直径不到30纳米的球形病毒,堪称微生物界的社交达人。它们有三种看家本领:第一招亲密接触杀,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开启传播副本。想象一下,患病宝宝打个喷嚏,飞沫带着病毒坐上空气滑梯;玩玩具时留下的口水,就像埋下无数微型地雷;甚至便后没洗干净的小手,都能变成移动的病毒播种机。第二招隔空投送术,咳嗽、说话喷出的飞沫能在1米内精准空投。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是第三招潜伏狙击,病愈后数周内,肠道还在持续释放病毒余党[2]。
2.生存力顽强:病毒能在体外环境中存活数周,门把手、滑梯、绘本、玩具、毛巾……统统是它们的藏身据点!
3.专攻免疫小白: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病毒一逮一个准,尤其是3岁以下的娃最易被偷袭。
4.交叉免疫弱:去年得过?不同毒株轮番上阵,娃可能反复中招,今年换种型号病毒照样可能再次患病!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手足皮肤的疱疹或皮疹。具体而言,患者通常在感染后3-5天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持续数天。随后,口腔内(如舌头、牙龈、颊黏膜等部位)出现疼痛性小疱疹或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并可能伴有喉咙痛或流涎。与此同时,手掌、脚掌、臀部及膝盖等部位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质地较硬,通常无痛痒感。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仅有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重症,那就得及时就医治疗。皮疹和发热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多数患者可自愈。
(图片来源Pixabay)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既然手足口病病毒传播这么快,孩子们又容易中招,我们该怎么预防呢?其实只要做好以下措施,就能有效切断传播链:
第一道防线是疫苗护甲。EV71灭活疫苗可使重症保护率超90%[3],建议6月龄-5岁儿童完成2剂接种,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3-4月,赶在病毒活跃期前建立免疫屏障。
第二防线是洗手结界。使用含氯消毒液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法洗手[4],指缝、甲沟这些病毒藏匿点要重点关照(冷知识:75%酒精对它无效!)。
第三防线是环境净化。毛绒伙伴用紫外线照射处理,塑料玩具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500mg/L)浸泡30分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能有效清除物体表面病毒(消毒液配制:以含氯消毒片(有效氯含量500mg±50mg/片)举例,如配制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1L,用量杯量取1L清水倒入工具桶,取1片含氯消毒片置入工具桶内待充分溶解,必要时用搅拌工具加速溶解)。另外,还可以通过蒸煮方式消毒,手足口病毒不耐热,对高温和干燥都比较敏感,病毒在50℃时,可被迅速的消灭。所以,家里可能被污染的东西能够加热煮沸消毒的物品尽量煮沸消毒,比如筷子、餐盘、勺子、衣物等物品。
第四防线是强免疫内功修炼。均衡饮食(多吃维C蔬果)、充足睡眠、适度户外活动,让娃的免疫力卷起来!
原来手足口病就像孩子成长路上的免疫关卡,但其传播之隐匿、变异之迅捷,要求我们以科学防控织就保护网,只要我们打好疫苗+卫生+免疫力的组合拳,再狡猾的病毒小怪兽也休想攻破健康防线!看着小米身上的疹子渐渐消退,林女士终于露出了笑容。
参考文献
[1] 何艳,许红梅.肠道病毒A组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24,30(02):50-55.
[2] 聂小红.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25,15(05):143-146.
[3] 谢星辰,束佳熠,张晓燕,等.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传染病信息,2025,38(01):83-88.
[4] 刘颖.综合预防与治疗干预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J].吉林医学,2025,46(03):708-710.
供稿单位: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彭俊生 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
审核专家:张宏 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