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喵正在公园里悠闲散步,突然发现一位小朋友正安静地玩着积木。

咚咚喵走上前,打趣道:“嘿,小朋友,怎么一个人玩得这么专注?你们都玩得很开心吗?”

小朋友轻轻摇了摇头:“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样不容易被打扰。”

咚咚喵疑惑地问:“嗯?你不觉得孤单吗?”

小朋友眨眨眼,说:“其实,我不觉得孤单,只是我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有点不同。”

咚咚喵:“哦?那你能教我你是怎么和别人沟通的吗?”

小朋友说:“我更喜欢通过画画表达我的心情。这样你会了解我更多哦。”

咚咚喵点点头:“原来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世界。”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影响到人们在社交、沟通和行为上的方式。

虽然每个孤独症患者的表现不同,但他们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外界的不同反应。

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孤独症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某些事物,比如一成不变的日常、重复的行为或是某个特定的兴趣。

其实,很多孤独症的孩子为感官敏感性异常,可能表现为“过度敏感”或“低敏感”两种极端。

有些人听到声音时会特别不舒服,像是巨大的噪音让他们无法忍受;还有一些孩子对灯光或颜色特别敏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有时候喜欢待在相对安静、简单的环境中。

虽然这些特殊的表现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但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

咚咚喵注意到,小朋友的专注力和对细节的敏感让他惊叹。

“有时候,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可能他们看得最清楚的。”咚咚喵喃喃道。

咚咚喵曾尝试用一些简单的笑话去逗一位孤独症的小朋友,结果被冷静的目光和微微的皱眉回应了。

咚咚喵有点不好意思:“哎,我是不是逗得不够好笑?”

小朋友认真地回答:“你说的笑话很有趣,但我更喜欢了解你是怎么想的,而不是只是听笑话。”

咚咚喵:“哈哈,看来我得重新学习怎么更好地表达自己了。”

健康生活需知道

1.孤独不意味其不想与人交际。

孤独症的孩子通常在社交互动上有一定的困难,如不明白社交信号、不喜欢与他人眼神接触等。这并不意味着其不想与人交流,只是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2. 孤独症患者有感官敏感性。

孤独症患者有感官敏感性异常,表现为“过度敏感”或“低敏感”两极端。部分患者对环境的感官刺激非常敏感,比如强光、吵闹的声音或某些触觉感受。

3.孤独症多方面与普通人无异。

不少孤独症患者专注于艺术或音乐等领域。但统计显示,成就比例与普通人无异。部分报道突出少数特例,或强化了“孤独症天才”的刻板印象,但非真实情况。

审核专家: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潘宏信

出品:咚咚喵

来源: 咚咚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