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健康:不可忽视的“隐形财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1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约4.3亿人需康复干预。听力损伤不仅影响交流,还可能导致孤独感、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令人警惕的是,60%的听力损失可通过预防避免,关键在于提高意识、科学护耳。
听力损伤的“隐形杀手”
1.噪音污染: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的环境(如工地、KTV)可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2.不良用耳习惯: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不当掏耳、忽视耳部感染等。
3.疾病与药物: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耳毒性药物(如部分抗生素)可能损害听力。
4.年龄与遗传:老年性耳聋、先天性听力障碍需早筛查早干预。
健康聆听的“四大行动指南”
1.远离噪音伤害
① 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60%,时长≤60分钟/天。
②在嘈杂环境中佩戴降噪耳塞,避免长时间停留。
2.科学清洁与防护
①勿用棉签、发卡等硬物掏耳,避免损伤耳道;耳垢过多时寻求专业处理。
②游泳、洗澡后及时擦干耳朵,预防中耳炎。
3.早筛查早干预
① 新生儿应进行听力筛查,儿童及成人出现耳鸣、耳闷、听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②突发性耳聋是急症,72小时内就诊可大幅提高治愈率。
4.关注特殊人群
①老年人定期检查听力,助听器验配需专业指导。
②避免滥用耳毒性药物,用药前咨询医生。
无碍沟通:用行动传递温暖
听力障碍并非“隔绝之墙”,社会支持与技术手段能架起沟通桥梁。
①助听设备:助听器、人工耳蜗可显著改善听力,需坚持佩戴并定期调试。
② 沟通技巧:与听障者交流时放慢语速、面对光源、辅以手势,传递尊重与耐心。
③ 社会包容:公共场所增设字幕、手语服务,营造无障碍环境。
爱耳倡议:听见美好,从此刻开始
1.今日起,调低耳机音量,给耳朵“减负”。
2.提醒家人朋友远离噪音,定期检查听力。
3.遇见听障人士,多一份理解与协助。
让我们共同行动,守护每一缕声音,
让沟通无碍,让世界更温暖!
保护听力,终身受益;
健康聆听,共享美好!
来源: 丹东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