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什么?
在3月18日举行的“智能无界 科普向新”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主题科普活动启动暨现场推进会上,国内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学术院长沈春华从这个问题切入,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解读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对其未来应用做了展望。
给计算机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如何把目标信息找出来?现场,沈春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看着好像很简单,大家眼睛一看,零点几秒就能识别(如左图)。但对计算机来说,非常难。”他解释道,“计算机‘看’到的其实是一串数字(如右图),每个图像都由像素组成,像素又由三原色组成,即RGB,可以想象其难度。”
“解决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让计算机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视觉系统,用摄像头‘理解’周围的世界。”沈春华表示,“实际却做了几十年,到最近几年才有突破性进展。”
为什么这么难?关键在于大模型。
“其实,AI的算法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底层的数学算法非常简单。”深耕计算机视觉领域多年的沈春华表示,从复杂的机器到简单的工具,真正让AI出圈的,就是海量数据和大模型。
回顾AI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直至2012年深度学习(基于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和方法的机器学习)技术的出现,把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模态的数据统一到一个框架里,对AI大模型的底层算法起到了支撑作用,激发AI领域迎来又一次发展热潮。
“两年前ChatGPT(基于GPT系统大模型构建)刚出来,我接受采访时就发表了一个观点:AI的发展将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工种会在未来三五年内大量裁员。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其实我也没太大底气。”沈春华笑言,“现在DeepSeek出来后,最近一两个月,我碰到3名企业主表示,已经裁了10%的‘码农’。”
沈春华戏称:“程序员革了自己的命。”
他介绍说,自己一直在做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算法。在他看来,不管是计算机视觉,还是NLP(自然语言处理),过去几年总会突然出来一个突破性的算法,带动整个领域的发展。这样的例子在过去几年非常多。
“作为效率工具,AI非常强大。现在我已经离不开了,不用都不会写代码了。”在沈春华看来,**AI最大的价值就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一方面,AI能够让社会更便捷,比如Siri语音助手、微信刷脸支付,现实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另一方面,AI也在攻克社会领域中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AI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更轻松地使用AI。展望未来,沈春华表示,AI远没有到天花板,或者是到瓶颈期的程度,AI领域的发展依然是非常快的。
来源: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