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近期接诊的多例肩关节夜间疼痛患者,经苏新平教授与罗海恩关节外科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诊疗回顾

58岁的李先生就受右肩夜间剧痛困扰3个月,严重影响其睡眠。来该院做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是肩袖部分撕裂,还伴有肩关节积液。经过两个阶段的治疗。

**1、西医阶段:**肩关节镜下微创修复肩袖,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润滑关节。

**2、中医阶段:**① 针灸:肩髎、臂臑穴每日电刺激20分钟,连续10天;② 中药:口服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配合外敷院内制剂骨伤止痛散;③ 康复: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艾灸肩部阿是穴”。

出院后,医生给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术后预防与自我管理策略:

1. 日常防护

避免长时间单侧负重,每30分钟变换姿势。

使用“护肩睡眠枕”,维持肩关节中立位。

2. 运动干预

每日进行“肩胛骨收缩-扩胸-肩外旋”复合动作,增强肩周肌群稳定性。

练习“八段锦”中“单臂托天”动作,改善肩颈柔韧性。

3. 中医养生

艾灸肩井穴(每周2次),温通经络。

食疗:多摄入富含钙镁食物(牛奶、芝麻),减少酸性饮食(碳酸饮料)。

3个月后随访,李先生的VAS评分从8分降到了2分,肩关节活动度也恢复正常了。

有哪些原因容易导致肩关节夜间疼痛?

肩关节夜间疼痛并非单一病症,其成因涉及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需从以下维度综合考量:

1. 肌肉骨骼系统病变

肩周炎(冻结肩):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活动受限,夜间肌肉放松时疼痛加剧。

肩袖损伤:肩袖肌腱撕裂或退化,夜间血液循环减缓致使炎症因子堆积。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夜间体位固定易加重神经传导障碍。

2. 代谢与循环障碍

钙磷代谢紊乱:中老年人骨密度下降,夜间钙离子流失加剧肌肉痉挛。

血流灌注不足:夜间血压降低、血管收缩,导致肩关节缺血缺氧性疼痛。

3. 神经心理因素

痛觉敏感性增强:夜间环境安静,痛觉阈值下降,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剧烈疼痛。

焦虑应激反应:慢性疼痛患者常伴睡眠障碍,焦虑情绪进一步激活疼痛传导通路。

4.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睡眠姿势不当:侧卧压迫肩关节,导致局部压力升高。

夜间温度变化:低温刺激肌肉收缩,加剧肩关节周围组织紧张。

中西医协同如何防治?

团队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局部与整体兼顾”的治疗模式,其核心机制有:

1. 西医精准诊断与靶点干预

影像学检查(MRI/超声):明确肩袖撕裂、关节炎等结构性病变,指导手术或物理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神经阻滞,快速缓解急性疼痛。

2. 中医整体调理与功能修复

针灸疏通经络:选取肩髃、肩贞等穴位,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中药分期施治:急性期用活血化瘀方(桃仁、红花),恢复期以补肾强筋药(杜仲、续断)促进组织修复。

推拿松解粘连:运用“揉-拨-旋”手法松解肩关节周围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

3. 康复周期管理

动态训练:设计“钟摆运动-爬墙训练-等长收缩”阶梯式康复方案,避免过度负重。

睡眠干预:推荐“U型枕支撑+肩部保暖”改善夜间体位,降低疼痛触发概率。

专家提醒

关节外科罗海恩主任提醒:肩关节夜间疼痛的有效管理需打破“单一治疗”思维,构建“诊断-治疗-预防”闭环体系。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解剖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双重路径,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面对夜间肩关节疼痛,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