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sa Harvey
走路鱼
墨西哥钝口螈的鳃就是从头部长出的羽状长条
在墨西哥的水域中,生活着一种奇特而迷人的生物——墨西哥钝口螈,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墨西哥走路鱼”。当它们在水中游动时,头部两侧羽状的长条外鳃随波摇曳,犹如水中飘动的羽毛,成为它们最醒目的标志。然而,当它们缓缓降落到水底,伸出四条腿行走时,你才会真正意识到,这并非普通的鱼类,而是一种拥有独特生活方式的两栖类动物。
墨西哥钝口螈虽然外表看似鱼类,但实际上却属于两栖类。然而,与许多两栖类动物不同的是,墨西哥钝口螈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完全摆脱水生环境。它们一生都保留着鳃,可以在水中自由呼吸,这在其他两栖类动物中并不常见。这种独特的生理特征,源于它们经历了一种名为“幼体延续”的反向演化过程,使得它们一直保持着幼体的状态,成了今天的水生形态。
在墨西哥城附近的霍奇米尔科湖中,这些身长可达30公分的两栖类生物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它们以小昆虫、蠕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然而,随着外来鱼种的入侵和水质的污染,这些曾一度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期待人类能够采取更多措施,保护这些独特的生物,让它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水中自由游弋。
怀孕的雄性
雄海马的孕期为 10 到 25 天
在多数动植物中,雌性担负孕育后代的重任,然而海马、杨枝鱼和海龙却颠覆了这一常规,由雄性来怀孕生子。在这些特殊的海龙鱼科成员中,海马独具特色,它们会将后代放在完整的育儿囊中,而其他两者则让后代附着在体外,通过身体组织供养。
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对这些物种有何益处呢?科学家指出,雄性承担孕育任务,使得雌性能够更专注于产卵,从而增加物种的繁殖率。此外,这种分担育儿责任的方式也有助于平衡双方的体能消耗,提高后代的存活率,共同为物种的延续贡献力量。
寄生性配偶
雌性鮟鱇鱼会发光;这种光来自发光细菌,可吸引配偶和猎物
在深海的幽暗之中,雌性鮟鱇鱼以其独特的发光魅力,成为这片神秘领域的璀璨明星。这些光芒源自其体内的发光细菌,不仅为鮟鱇鱼披上了一袭光的外衣,更成为吸引配偶与猎物的利器。
然而,与这光彩夺目的雌鱼相比,雄鱼却显得微不足道。雌鱼的身长可达雄鱼的60倍,体重更是其50万倍之巨,两者之间的外观差异令人难以相信它们竟属于同一物种。
在交配季节,雄性鮟鱇鱼的行为更显得奇异非凡。它们会像寄生虫一样,紧紧咬住雌鱼的体侧,与之融为一体,从而获取生存所需的养分。这种寄生式的配偶关系,让雄鱼得以摆脱游泳与觅食的辛劳,甚至导致它们的眼睛、鳍部及某些器官逐渐退化。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繁殖方式,实则是大自然赋予鮟鱇鱼的独特生存策略。由于雄鱼体型小巧,所需养分有限,因此它们能够轻松地依附于雌鱼身上,唯一的任务便是在关键时刻提供生殖细胞,共同延续这一奇特物种的生命。
山石沙螽,身长可达10公分,在昆虫界中堪称巨无霸。作为全球最大的耐冻昆虫,新西兰的山石沙螽拥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它们能冻结80%的身体,解冻后依然活力四射。
这些神奇的生物栖息在新西兰南岛寒冷的山区,其血液中含有独特的冰核剂。这种物质与防冻剂截然相反,能促进结冻。尽管体内水分在细胞外结晶,但山石沙螽能巧妙防止细胞内部出现冰晶,从而保护自身不受损害。
在严寒的冬季,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山石沙螽便进入长达5个月的休眠期。此时,它们的生物功能减缓,生理需求降低,使得这些昆虫能在极端环境中存活更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