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静
初审:熊晓亮
终审:赵银龙
10几岁也得,30几岁也得,7、80岁也得,女的多,男的也不少,说是幸福癌、说是被踢出重疾险、说是预后最好,但是又有多少人为轻视它买单?如何利用医疗手段,最大程度减少甲状腺癌可能带来的危险,也许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如果你正在经历,或者身边的人正在经历,请认真读完或转发给他。
一、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术后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是一个保底的治疗方案,乳头状癌最多见。
甲状腺癌有很多种,对于患者而言,先知道自己是哪一种,才能谈预判预后和如何关注疾病的变化进展。根据病理类型,甲状腺癌包括分化型、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及髓样癌四大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最为多见,主要包括乳头状(PTC)、滤泡状(FTC)、嗜酸细胞癌(OCA)及分化型高级别甲状腺癌(DHGTC)。乳头状癌(PTC)几乎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最为常见也预后最好。
所有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方法都是手术治疗,但DTC术后,很多患者都需要辅助131I治疗和TSH抑制治疗,这也是需要患者朋友了解到的,部分失分化患者还需进行靶向治疗。很多患者觉得肿瘤切完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观点,
二、131I在DTC患者的治疗中既是治疗良药,又是检查手段
131I是一种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生产的放射性药物(NaI),自然衰变过程中会同时产生γ射线和β射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癌细胞保留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的能力,这是131I能够针对这些癌细胞进行靶向治疗的基础。β射线在组织内的平均射程较小(小于1mm),因此其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在甲状腺组织内,产生的电离辐射能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而不影响邻近的正常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释放的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人体组织,核医学科SPECT/CT可利用该射线完成全身碘扫,判断DTC复发转移情况。
三、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结合患者意愿,都可行131I治疗,目的就是清除残留甲状腺和确定/可疑的转移灶。
很多患者不知道分化型甲状腺癌需要131I治疗,也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做治疗,何时治疗,治疗目的又是什么,当然,我说的这些有很多时候,很多医生也不知道。首先我们要了解充分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治疗目的。复发风险的评估比较复杂,依靠患者现有的医学知识储备,很难实现自我评估,需要结合病理类型、术中情况、转移情况等综合判断,建议由核医学科或甲状腺外科专科评估,具体评估要点,大家可以看下方的表格。
当评估好患者复发危险度,结合本人意愿,就可以进行131I治疗了,治疗的目的主要有如下3种:
清甲治疗: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
适应症:①复发危险分层为中危;②为便于长期随访及肿瘤复发监测且本人有意愿的低危患者;③诊断剂量全身碘扫提示甲状腺床131I浓聚且TgAb阴性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1.0ng/ml,复发风险为高危的患者。
辅助治疗:清除手术后影像学无法证实的可能存在的转移或残留病灶
适应症:①影像学无明确肿瘤残留或转移,但临床资料高度怀疑局部复发或残留病灶的患者,包括复发风险中、高危且刺激性Tg>1.0ng/ml(患者术后未服或停服优甲乐,致血清TSH>30mu/l状态下Tg);②高血清Tg水平或TgAb持续升高患者。
清灶治疗:治疗手术后已证实的,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远处DTC转移灶
适应症:①经治疗前评估存在摄碘功能的转移灶及复发灶;②前一次131I治疗后显像提示病灶摄碘;③病灶摄碘不佳,同时18F-FDG PET/CT提示病灶无明显糖代谢增高的经验性治疗。
四、TSH抑制治疗就是通过吃优甲乐使TSH这个指标降下去,减少复发转移风险。
DTC术后TSH抑制治疗是指DTC手术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以抑制DTC细胞生长。需基于复发危险分层DTC术后1年(表12),高危患者TSH抑制至< 0.1mU/L时,非高危DTC抑制至0.1~0.5mU/L,可使总体预后显著改善。术后1年后需要专科医生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重新调整TSH目标(表13)。由于长期的TSH抑制治疗会导致骨密度减低,尤其绝经后妇女,应接受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确保每日钙摄入1000mg/d,维生素D10-800U(10-10ug)/d。
甲状腺癌的患者朋友们,请尽可能的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焦虑,请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保持乐观心态,要相信甲状腺癌是可战胜的,规范的治疗和随访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所以不要嫌麻烦,也不要恐惧,核医学医生一直在你身边!
来源: 吉大二院核医学赵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