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来认识下船上的救生设备
1912年4月14日午夜,载着超过2200名乘客和船员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次日2时20分,这艘当时最先进的邮轮沉没于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之下。
1500多人罹难,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救生设备配备不足。也正因为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引起了国际上很多国家对船舶救生设备的关注。
1914年1月20日,13个国家达成了最初版的《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该公约经过近百年来的不断修正,形成了现行版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 SOLAS 公约,该公约第三章对船舶救生设备的配备进行了明确要求。
船舶上配备的救生设备,其实有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比如救生圈,有些或许很多人是第一次听闻,比如保温救生服。
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1.救生圈:
救生圈是船舶上最常见的救生设备。一般用轻质固有浮力材料制成,外表有反光带。
不同长度的客货船,会配备有不同数量的救生圈。我们普通人要记得的是,救生圈平时平均分布在船舶两舷的存放架上,而且不允许系固在存放处上,要能随时取下。
“环监001”号船上的救生圈,旁边是自亮浮灯(张志友团队 / 摄)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要尽快把救生圈抛向落水者,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可利用救生索将落水者拖拽至船旁救起。如果自己遇到海难,也可以抓住求生圈等待救援。
救生圈一般会配备有自亮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等属具。到了夜晚,自亮浮灯会显示人的位置。自亮浮灯通常使用海水电池,使用时拉掉进水拉盖,海水进来电池就会生效,灯泡就会亮。自发烟雾信号罐也与绳索与救生圈相连,抛救生圈时,拉环也会随之被拉掉,烟雾罐也会跟救生圈一起漂浮在水面上,并发出橙黄色烟雾,可以显示人的位置。
2.救生衣:
我们国家的水面活动都要求穿救生衣。不管是在海滨城市乘船,还是在内陆地区乘坐游艇或游船,船员都会提醒我们穿好救生衣。
住在船上的舱室内,打开床头柜或衣柜,就会看到救生衣。值班人员的救生衣会直接放在驾驶室、机舱及其它值班地点。
救生衣一般为橙红色,因为这个颜色在海上更容易被发现,提高生存率。救生衣可以保证使用者漂浮于安全状态,脸部高出水面一定高度,同时还能减少体热散失,延长在海上漂浮待救的时间。
救生衣会配有一只哨子和一个救生衣灯,救生衣灯大多是海水电池,电极浸在水中灯就会亮。现在,某些新式高端救生衣中,还会配有定位装置,落水后及时打开,可以显示位置。
“环监001”号船上的救生衣,现在是收起来的样子。(张志友团队 / 摄)
所有在船上的人,不管大小年纪,都要一人一件救生衣,所以客船上必须配备儿童救生衣和婴儿救生衣的。另外,在甲板的明显部位,还要附加配备不少于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以备应急需要。
3.保温救生服:
对于邮轮、远洋运输船等大型船舶,仅仅配备救生衣、救生圈是不够的。因为救生衣和救生圈仅能保持人员漂浮在水面上,在寒冷的气候中却不能防止落入水中的求生者身体热量的散失,因此,在这些船上还要求配备保温救生服或防暴露服,目的是为了让求生者在冰冷海水中尽量保持体温,争取救助人员的搜索和营救时间。
“环监001”号船上的保温救生服。保温救生服是连身式服装,也就是上衣与裤子连在一起。平时是卷叠的状态,放在专门的包里,存放在救生站和船员住舱内。(张志友团队 / 摄)
保温救生服一般采用不透水的保温材料,穿着时可以盖住除脸以外的身体部位,保持内部衣服干燥,并且有效减少在冷水中的体热散失。
4.救生筏:
对于救生筏,SOLAS公约有明确的规定,国际航行的客船每船配备救生筏的数量,至少能够容纳船上总人数的25%。
救生筏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气胀式救生筏,很多民船和军舰上都在用,一般安装在船舷专用筏架上。
“环监001”号船上配备的气胀式救生筏(张志友团队 / 摄)
使用时,可以直接把救生筏抛入水中,它就会自动充气,外层的硬壳会被弹开,救生筏会自动充胀成一个小帐篷的样子漂浮在水面上,人可以跳进去或攀扶着船进入救生筏。要是船舶下沉太快来不及抛下,筏架上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会在船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
5.救生艇:
目前,船上配备的救生艇一般是玻璃钢材质,可以分为三类:开敞式救生艇、部分封闭式救生艇和全封闭式救生艇。
开敞式救生艇的优点是空气流通好,艇上求生人员不易晕船;但缺点是艇上人员会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遇到低温或高温也会影响生存时间,而且艇被风浪打翻后,不能自行扶正。
开敞式救生艇一般配备在沿岸小型船舶及内陆水域船舶上。
部分封闭式救生艇的特点是,设有永久固定的刚性顶盖,中间还有可折式顶篷,救生艇可以被完全遮蔽罩住,避开外界恶劣环境;另外,现代生产的部分封闭式救生艇也有自行扶正功能。
目前,部分封闭式救主艇主要用于巡航船、渡船和客船。
郑和舰上配备的全封闭式救生艇/(张志友团队 / 摄)
全封闭式救生艇的优点是,上部的刚性顶篷是封闭固定的,两舷及前后有通道盖,盖内外都可以开和关,关闭时能保证良好的水密性和隔热保温性,所以这种救生艇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求生者免受外界恶劣环境影响,而且都有自行扶正功能。但缺点是通风较差,求生者容易晕船。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全封闭式救生艇是国际航行货船和客船必须配备的主要救生设备。
郑和舰正在开展搜救落水人员训练。图中救生艇为开敞式救生艇 /(张志友团队 / 摄)
人员安全离开难船在海上漂流待救,这只是求生的第一步。能不能脱险,还要看救援人员能不能快速找到他们。所以,要快速发出遇险信息,并让救援船舶或飞机快速找到自己,还需要船上配备无线电救生设备与视觉求生信号物品等。其中,无线电救生设备主要通过搜救卫星或雷达波来搜寻求生者位置并进行救援现场通信。
图片说明:左为搜救雷达应答器,简称SART;右图为漂浮烟雾信号。 /(张志友团队 / 摄)
比如上图中的搜救雷达应答器,船舶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携带且手动打开发射警报,发射成功后,会有红灯闪烁且伴有飞鸣声,随着距离不同,在导航雷达上显示的图案也不同。
视觉求生信号则可通过火焰、烟雾、反射太阳光向过往船舶或飞机发出求救信号。比如图中的漂浮烟雾信号,它被点燃后能漂浮于水面,并在一定时间内匀速地喷出橙黄色烟雾,而不喷出任何火焰的求救信号。
和前篇一样,本篇介绍的,也都是一些“希望你永远用不到,但知道了就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命”的信息。前篇侧重人本身需要掌握的信息和技能,本篇着重介绍船上的工具设备,掌握技能重要,使用工具也同样重要——毕竟,是后者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来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