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现实中的水手都在做什么?
“80后”一代的童年记忆中,有两个水手。一个是《大力水手》,随着动画片的播映,水手波比(Popeye)和他“吃了菠菜就变强壮”的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一个是歌手郑智化的代表作《水手》。“在半睡半醒之间仿佛又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在大众文化作品中,水手的形象往往是抽象且英武的,他们无惧艰险,搏击风浪,水手服的蓝白色披肩和飘带随风飞扬,兼具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
那么,真实的水手是什么样子呢?他们都在做什么?
真实的水手,就是船上甲板部工作的船员,一般由水手长和大副直接领导。水手长会带领水手进行甲板的维修保养、负责船上货物和人员的安全,他们既能攀爬,也能下趴,有时要在狂风恶浪中围绕着舰船工作,有时周而复始地完成日常各种“船艺”工作——
要知道,当船上的技能被上升到了“艺”的高度,想必不是简单转转轮舵就可以的。这其中,每个细节都可以单独讲出一篇历史故事。
接下来,我们只简单介绍最基本的四种:打水手结、船舶清洁与保养、登高作业及敲铲除锈。
103种水手结,要易结又易解
船上的绳结历史悠久,甚至比文字更悠久。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最开始,绳结可能是用来记大事或记数字,后来慢慢转变为实用型。
绳结的打法也多种多样。在波浪起伏的海洋上,“固定”成为一项需要技术的刚需,而绳结在这个领域发展得更为精彩,水手们像挥毫泼墨一样使用绳结。
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帆船盛行,帆船上风帆的固定都要靠绳索来实现。绳结是随时随地都要打的:风浪和潮水瞬息万变,根据这种情况,要相应来改变绳结。如风力突然增大,必须马上缩帆,减小风帆的受力面积,那就要打缩帆结。绳结必须既坚固又活络,既容易打结也要方便解开,绳结技术也迅速发展到了顶峰。
图片说明:缩帆结
在以风帆为动力的时代,驯化风帆的手段就是牢牢锁死风帆的水手结。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水手结就没有水手,就没有人类航海文明的辉煌历史。
帆船航海时代结束后,绳结技术的使用不断演变。后来有了绳索工具和现代航海科技,很多绳结技术被淘汰了,只停留在历史中。不过,也有一些绳结保存了下来。
船上的各项工作,不管是船舶保养、绑扎货物,还是舷外作业或救生,都离不开绳结。不管是哪种绳结,本质上都是靠绳子之间的摩擦力和挤压作用力来紧固连接,摩擦力越大,绳结就越牢固。船上的绳索往往要承受几吨的重量,拉力的强度要超过同等粗细的钢筋,而且,水手结要经得起风吹日晒加水泡,还要长久又稳固,做到“绳子断了,绳结都不会开”。
根据不完全统计,常用的水手结有103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以下这些:
1.8字结
用途:绳索穿过孔洞后,防止滑脱,因此也叫止索结。
打法:绳端绕绳干旋转后穿过绳圈,如同写阿拉伯数字8一样。
2.平结
用途:用于两根粗细相当的缆绳连接。
打法:将两绳先打一半结,接着再反方向打一半结即成。
3.丁香结
用途:将缆绳系于圆木、栏杆、根木、粗线或圆环时,都可以用此结。丁香结牢靠而简单,所以使用广泛,但不宜用于方形物上,否则容易松脱。
打法:连续绕圆木打两个半结后收紧即可。
4.单套结
用途:被称为绳结之王,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绳结。单套结被广泛地用在各行各业及日常生活中,比如登山、下海或体育活动。因为可以在救援中将人吊起,也叫“称人结”。
打法:先作一小绳圈,短端位在圈上,然后将绳端由内向外穿过绳圈,绕过绳干,再穿回绳圈即可。
船舶的清洁与保养
船就跟房子一样,需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这也是为了保护船体、舱面建筑各种设备不受损坏,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保护船员和旅客的身体健康。
船舶清洁的内容包括:生活区的日常清洁工作、特殊情况下的清洁工作和对货舱的清洁工作,为下一次装货做准备。相比于我们平时使用的清洁用品,船用清洁剂属于工业用清洁剂,威力更猛。
除了清洁,保养也很重要。因为船是在不停运行,为了保证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跟车辆一样,船也需要保养。
那么,水手们需要为船做哪些保养工作呢?
比如甲板设备的保养,最重要的就是定期润滑。除了让甲板设备的活动部件间减少摩擦,防止内部锈蚀,润滑还可以保持钢丝绳的柔软度。对各个部件加油润滑,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最关键工作之一。
还有锚设备和系泊设备的润滑保养,也是重要的日常甲板保养工作之一。保养的重点是锚机和绞缆机,船上起锚和抛锚都要用它们,前者提供动力,后者松绞缆绳,所以需要日常维护保养。
图片说明:“中国环监001”号船上的水手正在进行锚设备和系泊设备的润滑保养 (张志友团队 / 摄)
再有船舶装卸设备的润滑保养。船舶装卸设备是指船舶自备的用于装卸货物的装置和机械,主要有吊杆装置、甲板起重机及其他装卸机械,这部分工作属于高空作业,有一定危险性,因此作业时需要戴好安全带。
此外,船舶舱盖、救生艇架、通风筒、舷梯等部位都需要保证定期的清洁和保养,从而让船舶航行无忧。
船上的“蜘蛛侠”:除了擦玻璃,也要擦船
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坐在办公室里的你,可能见过“蜘蛛侠”在你的窗外辛苦擦拭——其实,广阔大海之上也有一群登高爬低的“蜘蛛侠”,就是高空作业的船员们。依靠着几根绳索,他们就在船上飞檐走壁,为船舶的安全保驾护航。
这部分工作很危险,因为需要上高处作业和舷外作业。
什么是高处作业呢?简单说,假如你在离地面2米或超过2米高的地方工作,那这就属于高处作业。船上有很多高高的地方也需要进行除锈清洁和油漆保养作业,比如,船上的桅杆、雷达架或驾驶台的前后墙面等等,爬到这些地方工作,都属于船舶高处作业。而舷外作业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指在水面以上的船体外进行的作业。
和擦玻璃的“蜘蛛侠”面临的风险一样,这些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而无法兼顾其他,很容易发生坠落、摔伤、砸伤、踏空等事故,而且工具掉落也易伤害到其他人员。
因此,在高空作业或舷侧作业时,要事先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些要求看起来有点繁杂琐碎,可是,为了“安全”,怎么要求都不为过——
比如,现场应注意检查安全绳(带)等是否系牢,安全带和跳板分别系固于甲板不同的固定物;通知有关人员防范过往船只,防止被浪击发生事故;另外,在烟囱上作业时,水手长应事先告知机舱和驾驶台,避免发生意外。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在航行期间,无论采用任何预防措施,都是绝对禁止舷外作业的。
敲铲除锈,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舰船
将士守国土,船员守航船。
古时候的舰船一般是用木材造成。为了防水防腐,古人会用桐油封护船体,并在缝隙之间打入桐油和麻纤维的混合物。
现在的舰船一般由钢铁造成。为了保持良好的航行状态,舰船在设计建造阶段就考虑到耐腐蚀问题,但能耐多久就要靠常备不懈的日常保养了。
在船舶大小规模的检修中,最常见的工作是除锈补漆。这也是船上的常规工作。
铁遇潮湿会生锈,而海水中的电解质和电荷比淡水的腐蚀效应更强,船舶都是由钢板打造而成的,常年在高盐的海水里浸泡,一定会生锈。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水和容纳氧气,使铁被腐蚀得更快,不处理会越锈越深,面积也越来越大,会严重影响船舶的整体性能。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船员们都要警惕高盐、高湿的海洋环境对船体的侵蚀。
在船上,只要看到一点生锈,不管位置是在低处还是高处,水手就要第一时间敲掉,然后再打磨刷漆。所以,在船上你会经常听到气泵榔头的轰鸣声和敲铲榔头的锤击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激昂的大海奏鸣曲。
日常的除锈可以延缓船体的锈蚀,但船底除锈就需要把船开到船厂了,除了除锈,还可以清除一些附着在船底的海洋生物(比如藤壶、牡蛎或各种藻类),降低航行阻力,以保持船速。
那万一船底生锈漏水,怎么办呢?
如果漏水的地方不是太大,就利用船上的电焊机、钢板、木头等,直接堵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破洞较大,可以用帆布制的轻型堵漏毯或用钢索制的重型堵漏毯悬挂在船外破口处,靠水的压力将毯压紧在船壳板上,堵住破洞,然后再从船内破口处,设置水泥箱,大型堵漏板等器材,防止水渗入。
如果漏水比较严重,就要尽快向周围船舶和岸上求援。如果情况再严重一些,发现排水速度明显小于进水速度,而且无法堵住破口时,这时船舶就有倾覆的危险,为防止人员伤亡,要勇于弃船逃生。
除了前面介绍的部分,其实水手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现代船艺对水手的要求也跟艺术家一样,至少有三种形式,其中有亲自动手的,有机械操作,也有思考型的——
比如水手工艺,这就是需要亲自动手的船艺,也是水手的基本技能,比如前面提到的甲板设备操作和保养工作;
再比如船体和舱面设备的技术管理,这属于机械操作部分的船艺,现代船舶上的电子设备比较多,水手需要掌握各种操作规程并执行维修保养计划;
另外,还有船舶操纵、避碰和海事处置,这部分属于思考型的船艺。比如,水手要根据所在船的具体情况,正确估计客观环境,正确运用操船设备驾驶或停靠船舶;严格执行国际和本国的避碰规则,保证船舶安全;船舶发生事故后,能够采取应急措施,使船舶及人员脱离险境或减少损失。
或许,了解过真正的水手都在做些什么,我们再去看一遍《大力水手》,再去听一听《水手》“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总是以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童年的动画片和伴随我们青春岁月的旋律也变得更加具象起来,就像叠加上一层带着毛边的滤镜,虽然粗糙,却更真实动人。
来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