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前进、后退、掉头、刹车……开船的“科目三”都包括哪些?

跟开车一样,船上路以后,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行驶,按需要掉头或者停船,这就是我们说的船舶操纵,当然,这种操纵还是比开车复杂得多。

具体来说,航行中的操纵包括:驾驶员要将船舶稳定地保持在计划航线上、准确地转入新航向,以及在受限水域中安全掉头等。

接下来,我们详细看看,要让船在海上畅快航行,需要掌握的“科目三”具体都包括哪些?

船舶前进和后退的指令是怎么传递的?

说船舶操纵比开车复杂,一点不夸张。比方说,如果想达到某个航速,光调整航速的档位就有9个。

航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最大航速、全速是根据主动力装置以多大的功率(最大功率和正常工作功率)运转的速度;巡航航速是巡航时常用的速度;经济航速指成本最低的速度(考虑运输要求和营运费用等);最小航速指船舵能发挥操纵作用的最低速度。

“环监001号”船在行驶中(张志友团队 / 摄)

我们在电影电视里,可能会听到驾驶员下口令,比如“两进一”。其实,这就相当于汽车的换档,要求两个船舶主机动力系统都以一档前进。船要达到某个目标航速,也要靠加速档和倒档,船上换档的仪器有个专门的名称,叫车钟,需要改变某个档位就在驾驶台摇车钟进行指令。

郑和舰上的车钟手在操作(张志友团队 / 摄)

一般民用船舶上面有9个车钟,对应着4个前进档、4个倒档和1个停车档。 停车档在中间(相当于汽车的空档),停车档向上依次为微速进,前进一,前进二,前进三(全速进)。停车档向下依次为微速退,后退一,后退二,后退三(全速退)。

不过,调整船速可不是像开车那样司机自己调就行,这个过程需要船舶驾驶员和轮机人员的一整套协同配合:首先是驾驶员将船舶控制的命令传递给车钟手,车钟手再将命令传递给轮机员;轮机员接受指令,再调节动力系统,比如内燃机调速器,从而控制速度。要“倒船”的时候,需要使主机反转。转速级别和正转一样,但是倒的速度要比前进慢很多。

整个变速的过程口令也正规且“仪式感”十足——

船长(驾驶员)下达指令:“两进一”;

车钟手听到后复诵“两进一”,并将左右车钟把手同时扳到两进一的速级位置;

该车钟信号会传递至机舱,轮机员回车钟,再操纵主机到指定的轮转速上;

车钟手观察主机转速表,待到达指定的轮转速时,向船长报告:“两车进一”;

船长(指挥员)核查确认后应回答“好”;

图片说明:船舶变速流程

航行中的船舶怎么掉头和转向?

开车转向,靠方向盘,那船呢?船上的“方向盘”叫舵轮,跟汽车方向盘一样是圆形,很小很轻,却可以控制整条船的航向。

图片说明:郑和舰上的舵(张志友团队 / 摄)

船舵控制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自动模式。跟汽车的自动驾驶一样,在大洋上航行时,船也有自动操舵控制装置,能让船舶维持在预先设定的航向上,并且还能自动计算出最省油的操纵。在自动模式下,船员值班的时候也只是瞭望一下,不需要人工干预舵轮。

第二种是手操模式,也就像汽车的手动模式一样。一般在航道里面使用,航道比较狭窄,需要精准操纵,所以需要人工掌舵。

第三种就是应急模式。如果突然发生船上没电了、船舵不灵了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使用应急舵,灵活机动控制船舶的航向。

船舶掉头和开车一样,也是转180°。但并不是简单的把舵转到反航向就行了,当在开阔海域时,是将舵转到指定舵角,然后船舶在舵力的作用下转到相反的航向上。

在开阔海域,只要把舵转到反航向就行。但在港内或其他受限水域,水域面积往往不足以使船进行正常旋回运动,再加上风、水流,掉头难度更大。这时候就要综合运用车、舵、锚等设备,必要时还可以申请拖船协助(可以想象一下汽车的拖车)完成掉头操纵。

看海战片时,会听到舰上指挥官说“左满舵”。这就是转向的指令。要知道,船转向并不是舵手来决定的,向左还是向右,必须得听船长或者引航员的指令,不得有误,舵手只是根据听到的口令,迅速做出操作反应。

这种向水手(舵手)发出的操纵方向的操舵口令,就叫做舵令。水手听到舵令后,要立即复诵,并将舵迅速转动至舵令所指定的角度,完成操舵动作后,再向驾驶人员重复一次。当舵令与实际舵角符合,操纵正确,驾驶人员应回答“好”,表示对操舵的认可。例如:

船长(或指挥者)指令:“左满舵”;

水手(舵手)听到后复诵:“左满舵”,并操舵;

当舵角到达左满舵时水手回答:“满舵左”(此处要反着回答);

船长核查确认后表示:谢谢或好。

这种反复确认的过程,就是为了使听到和做到的保持一致,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图片说明:船舶变向流程

那么 “左满舵”到底是多少度呢?答案是35°(船中心线与舵面的夹角),相应地,水里的舵叶也是左转35°,即使是特殊要求设计的船(比如带动力定位功能的海洋平台三用工作船)也只有45°。

为什么是35°?因为转舵是利用舵的两面流速不同产生拉力,如果打满90°,效果并不好,而且螺旋桨水流直接被挡住了一半,还会产生巨大的阻力。所以满舵就是定在舵效最好的角度,一般就是35°。

除了“满舵”,舵令还有很多种。比如,左(右)舵XX度、正舵、回舵、把定(稳定在命令时的航向上)、压舵(如风浪、装载不对称等,使船舶形成向某一侧的小偏航,压舵对船舶形成一个固定的转船力矩,用以平衡单侧横向干扰力)等。

船舶如何紧急“刹车”?

我们开车时会踩脚踏板刹车,一踩踏板,车滑行一段距离就停下来了。但如果车速过快,即使急踩刹车,也会因为制动距离过长,车辆因惯性持续向前而发生意外。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想想海上那些“巨无霸”级别的船舶,即使将主机转速降为0,没有动力时,想要在海洋上刹车,没有个5、6公里根本停不下来。许多船舶相撞事故都是由于惯性无法停船造成的。

船舶没有单独的刹车装置,需要刹停时,一般会使用以下方法:

一种是利用船舵刹车。这个方法有些类似于“神龙摆尾”。假如在航海时遇到了紧急情况,将船舵进行大方向转舵,使船身在海面上转一个大弯,这样两侧船体和水流强烈撞击会产生的巨大阻力,这种力量会让船慢下来,也可以躲避前方障碍物。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有两个前提:有足够拐弯的空间,与前方障碍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不然即便靠水波减了速,船身还是会在巨大的惯性下前进,甚至直接撞向障碍物。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就是这种情况。在大副下达了“所有引擎减速!左满舵!三号螺旋桨倒车!”的指令后,因为船速太快、船体太大、离冰山太近,根本没办法做到“急刹车”,最后撞上冰山沉没了。

另外一种是利用螺旋桨刹车。这就是所谓的“开倒车”,实际上指的是反转螺旋桨。正常情况下,船就是靠螺旋桨旋转的巨大推动力前进的,反转的时候就像汽车的倒挡一样,会产生向后的推进力抵消前进力。这种刹车方法适合任何水域,任何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轮船的制动还是不够快、不够急,那么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方法,那就是抛锚刹车,也就是将锚抛进水中自然下沉到水底,并使其嵌入土中。锚会产生抓力和水底泥土固结起来,就可以逼停船舶。不过这种情况下要注意抛锚的速度,一旦速度过快就会容易导致锚链断裂,引发更加危险的事故。

总之,掌握正确的开船知识和技巧,对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船舶结构和部件、学习航行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及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我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航行情况。在享受航海乐趣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觉,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毕竟,在享受畅行大海的乐趣之前,“安全”首先是第一位的。

来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