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船舱起火了,怎么办?
如果船在海洋深处发生火灾,后果会怎样?
也许有人会觉得,四周都是汪洋大海,水触手可及,船起火了也很容易灭吧?
其实不然,海上消防工作是最困难最严肃的救援工作之一。
船舶相当于水上的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可能比陆地上风险更大。因为水上的消防力量没那么快能赶到,除了自救,没有其他选择。因此每艘船舶必须配备消防设备和系统,以便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能够自救。
海洋上的危难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船员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准备,才能参与航行或者作战。
船上的火灾风险,可能比你想的大
即使刨除救援难度因素,船舶本身的火灾隐患也不容忽视。一旦起火,这些隐患可能导致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都会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这些风险可以分为五类:
首先,船上的可燃材料比一般人以为的要多得多。比如船上的装饰和装修,货物中的可燃货物或者武器系统,还有船自身的燃油等,都属于可燃材料。
人们往往会被大游轮或者军舰的规模所震撼,但庞大体型也意味着大量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预示着更多火灾隐患的存在。为了保证消防安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简称 SOLAS)对船舶舱壁、衬板、天花板等装饰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由于技术原因,船上还是会用很多可燃材料。
其次,船上火源也多。比如船上要烧锅炉,还有焊接的工作,还要在厨房用各种炉灶做饭,这些都是明火。而且起火源往往出人意料,比如2008年美国航母“乔治·华盛顿”号的火灾,就是船员吸烟所致。
再次,船上一旦发生火灾,特别容易蔓延。现代船舶的材料都是钢铁,是热的良好导体,比普通材料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再加上海上常有风浪,风助火势,往往导致火势越烧越旺。
一旦火势蔓延开了,要及时扑灭也不容易,这就面临第四种风险:船的结构特别复杂,疏散难度大。为了满足各种运输、生活或作战需求,船上的舱室和机械设备都是走“小而全”的路线,整体结构比较紧凑,不仅舱室面积狭小,通道和楼梯也比较狭窄。可以想象,一旦火起,会产生拥堵,疏散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很难展开扑救行动。尤其是火灾蔓延之后,很难从几个方向同时对火灾进行扑救。还有浓烟、热辐射、热对流也往往使扑救人员无法靠近,灭火行动很难展开。
另外,还有第五种风险:消防设备有限,难以有效得到救援补充。船上灭火器有限,一旦用完就真没了,并不能像陆地上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且,如果风大浪急,加上火焰的炙烤,附近的船也很难靠拢,即使有专业的消防产品也难以及时实施有效救助。
除了救援难,船上的火灾带来的损失也会更大。现在的船舶都在向着大吨位、高科技和舒适方向发展,船的造价越来越昂贵,一艘动辄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除了直接损失,火灾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无法计量,比如占用水道、污染海域,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影响等等。
二、从水到气体,各种手段来灭火
船上具体怎么灭火呢?
我们知道,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一定温度、氧气。从原理的角度来看,要灭火就是采取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的方法。
隔离可燃物,比如,如果是气体管路泄漏引起的火,就把气源阀门关上;是油舱引发的,就把油送到远离火场的空舱中,总之是让可燃物远离氧气,远离燃烧环境。
降温则是把固体冷却到自燃点以下,液体冷却到闪点以下,不能再产生足以维持燃烧的气体或蒸汽,燃烧就会终止。用水灭火,其实也利用了冷却作用,因为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汽化潜热,1公斤20℃水蒸发成水蒸汽要吸收2593千焦的热量,在火灾现场,这种蒸发往往就是瞬间的事,所以可以迅速降温。
隔绝氧气,也就是窒息作用,也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般碳氢化合物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进行有焰燃烧,低于8%时不能进行无焰燃烧,所以把固体、液体、气体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就可以隔离氧气;另外,如果能有效地抑制燃烧自由基的产生,或者迅速降低火焰中H、O、OH自由基的浓度,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也能灭火——简单说,其实和我们平时如果遇到着火就赶紧用衣服扑灭是一样的道理。
图片说明:郑和舰上的灭火演习(张志友团队 / 摄)
根据火灾的起因和火情的不同,舰艇上往往同时设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防系统。常用的消防系统有水灭火系统、水蒸汽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以及干粉灭火系统。在下图中可以了解这种方法各自的针对性。
图片说明:船上灭火方法及针对性
以下介绍文字可能看起来坚硬且枯燥,因为涉及灭火的知识点,比起轻松活泼面目可爱,让它们体现得完整和准确更重要:
水灭火原理大家都容易理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船上灭火时要及时排水,需要一边喷水一边往外抽水,争取不让水没过水密门,让水扩散到别的舱室。
水蒸汽灭火,用的其实不是水,是用蒸汽充满空间,让舱内的含氧量下降到不可燃烧,所以是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同时,水雾还可以吸热,可以用来协助扑灭原油、重油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导电、比空气重、对物体无腐蚀作用的特性,可以用它来破坏燃烧条件。它从液体气化后下沉,能隔绝氧气,还能降温,并且不污染设备,残余的气体也容易排出去,失火的现场易于保持原貌,以便查明原因,所以,在扑灭表面火灾时十分有效。
泡沫灭火是利用窒息和冷却这两点。它主要用于扑灭可燃性液体的火灾,如矿物油等。要注意的是,水会削弱泡沫灭火器的发泡和冷却能力,从而影响灭火效果,因此它不能和水同时使用。
干粉灭火剂是把干粉洒在火区,它吸热同时分解出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干粉雾,对火焰辐射热起到屏蔽的作用,也降低了燃料的蒸发速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扑救可燃气体和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以及电气设备的火灾。
新型灭火器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卤代烷灭火和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它们是利用气体的惰性、稳定性和不燃性来达到灭火目的。
船上也有消防员
船上的消防员不是专职消防员。平时他们各任其职,当危险发生时,就穿上消防服,化身灭火者。要知道,船员资格考试中,消防考试是重要项目。
根据《 SOLAS公约》要求,每艘船应至少配备2套消防员装备,且不能存放在同一地点。消防员的装备包括防护服、长筒靴、手套、头盔、太平斧、安全灯、呼吸器和耐火救生绳等。
灭火也有战术战略?
前面说了,舰艇相当于水上的建筑物,但是,一旦发生危难的情况,又跟地面上楼房的情况不同,因为不管是进水还是起火,船都处于“孤立在水中”的状态。船舱进水时,我们非常强调要阻止水的蔓延,火灾时也一样,限制火势蔓延也是重中之重。
从灭火战略的角度,需要灵活地运用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扑灭初火跟限制火势蔓延同时进行。如果没有灭火器,用浸水的衣服、被子、垫子、毯子盖住隔离氧气也可以。失火舱的门、孔要赶紧关上,搬开火源四周的易燃、易爆物品。
第二,如果是严重火灾,先限制后灭火。
火情严重时,扑灭往往是很困难甚至不现实的,此时要先限制火灾蔓延。和普通居民楼或写字楼不同,船上的可燃物或易爆物品很多,比如有专门的油舱、机炉舱、油漆舱或弹药舱,所以限制火情有时候比灭火更重要,要是蔓延到这些舱室,发生爆燃,后果将不堪想象。
限制方法包括这些:向火区附近的油舱充注二氧化碳、卤化烃,隔绝火的蔓延;关门、关电,防止电路起火蔓延到全舰;搬走易燃物和危险品,或者用水冷却舱壁;如果是上甲板发生火灾,可以操纵舰艇,利用风向将火焰吹离舰艇。
第三,如果抢救无效,可以封舱灭火。
对于那些可密闭的舱室,在全力抢救无效时,可以封舱隔绝空气,同时启动全浸没系统注入二氧化碳、卤代烷等灭火材料,提高封舱灭火的效果。
封舱灭火后,要等舱内烧红的金属冷却、隐燃停止,舱壁温度下降到正常后,才能逐渐打开通风口、舱口盖和门,先自然通风(不会引起火花),待爆炸物达不到爆炸极限时,再机械通风,通风结束前不得开灯,这样可以防止一氧化碳等气体的复燃爆炸。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封舱灭火必须弃舱,且仪表、设备会遭烧坏,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另外,弹药库绝对禁止封舱灭火,无论是弹药库本身或邻舱起火,弹药库均应敞开并用水降温。
以上三个关于舰艇灭火的基本原则,其实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对待,在与火灾作斗争过程中,必须灵活地运用上述灭火基本原则,“灭”和“限”应同时结合进行,“灭”是为了“限”,而“限”的目的是为了“灭”。
兵贵神速,灭火也一样。在火灾面前不能有丝毫犹豫,在船舶上救火更是不能迟缓,否则不仅会涉及邻舱形成大面积火灾,而且可能引起爆炸,甚至使船舶毁灭。
同时,还要牢记“预防为先”,让每一位船员都深刻认识到进水和起火的代价,也更明白海洋上危难的特殊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实,不仅仅是防水和灭火,所有的危机处理,都是这个道理。
来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