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张晓茹)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29日晚发布消息说,28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644人。

截至目前,地震造成缅甸实皆省、曼德勒省和掸邦等多地建筑损毁,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周边部分国家有不同程度震感。

此外,据央视新闻,本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17次六级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来的最大地震。地震震中距离中国最近国境线294公里,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昆明、丽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强烈。

78492e.jpg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身处高层建筑中,如何应对地震?

地震一般是猛烈而迅速的,大部分身处高层的人无法及时逃离到户外开阔区域。而地震带来的建筑倒塌,更是给人带来一种“高空坠落”的恐惧。当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在这种恐惧下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举动。

每次发生大地震时,几乎都有人因过于恐惧地震选择直接跳窗逃生。结果楼没塌,人却因为跳楼摔死了。

面对地震,如果我们身处高层建筑的较高楼层之中,掌握合理的应对方法很重要。

74f4d0.jpg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都进行了要求。建筑物需要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这一要求根据设计地区的历史地震情况,要求设计的建筑在受小震影响后不会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中震作用后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大震作用时,可能产生重大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假如建筑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在大震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倒塌,那显然身处高层也不会特别危险。这种情况下,注意保护好头部等脆弱部位,以免被异物砸伤。尽量待在封闭固定的区域,等待地震过去,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过,“大震不倒”虽然是我们的设计准则,但也不是说现有建筑就绝对不会发生倒塌。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地震的烈度特别大,超过了该地区大震的设计烈度。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每次发生都会成为非常惨烈的自然灾害。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所处的高楼本身质量上存在缺陷,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加强了对建筑防震设计的审核,建筑整体的防震性能都有所提升。

在地震发生时,除非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跑到户外开阔地带,否则就谨记“就近躲避”原则。选择躲避区域时,尽量选择卫生间等封闭狭小、靠近水管、可以形成稳定三角形空间的区域,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脆弱部分,免遭掉落物体砸伤。

当建筑垮塌被掩埋之后,如果可能,第一时间将身体调整为较为省力的姿势。等待外界传来搜救信号后,通过敲击石头等方式进行回复。

在灾害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很宝贵。希望大家切记,地震发生时,假如你住在建筑高层,不要往上跑也不要往下跑,就近找到最合适的避险地点,才最为重要!

baf459.jpg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地球已经进入活跃震动期?专家回应

今年以来全球发生17次6级及以上地震,这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了活跃震动期?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表示,今年以来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上来讲比往年要低。从目前的情况,很难说这次地震之后地球是处于地震活跃阶段。

(综合自央视新闻、科普中国、新华社、“中国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

来源: 来源:“北京科技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