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胃炎已成为困扰大众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慢性胃炎患病率高达50%,许多人出现胃痛、反酸、腹胀时,会自行购买胃药缓解。然而,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甚至加重胃黏膜损伤。作为药师,今天带您科学认识胃药,掌握正确的用药“保胃战”策略。
一、胃炎高发,这些习惯正在“啃食”你的胃
1. 饮食“刺客”: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量咖啡/辛辣食物
2. 情绪“炸弹”:长期焦虑、压力导致胃酸分泌失调
3. 药物误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损伤胃黏膜
4. 隐形杀手: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感染率约60%)
案例警示:32岁白领小王因长期加班靠咖啡提神,频繁胃痛自行服用止痛药,最终导致胃溃疡出血。及时识别胃炎信号(见图1),是避免悲剧的第一步。
二、胃药五大“门派”,对症才能见效
胃药种类繁多,需根据症状和病因科学选择。以下是常见胃药的作用原理及适用场景:
1. 抗酸药:快速灭火的“消防员”
代表药物:铝碳酸镁、氢氧化铝
作用:中和胃酸,10分钟内缓解烧心、反酸
适用:偶发性餐后不适
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便秘或腹泻,建议症状缓解即停用。
2. 抑酸药:胃酸生产的“总开关”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强效抑酸,适合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
疗程建议:一般4-8周,长期服用需监测骨质疏松风险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夜间抑酸效果好,适合夜间胃痛人群
3. 胃黏膜保护剂:胃壁的“防弹衣”
代表药物:枸橼酸铋钾、硫糖铝
作用: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促进修复
用药技巧:饭前1小时嚼服效果最佳,服药后避免大量饮水。
4. 促胃动力药:胃肠道的“交警”
代表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适用场景:腹胀、嗳气、消化不良
禁忌:胃出血或肠梗阻患者禁用。
5. 抗菌药组合:幽门螺杆菌的“狙击手”
标准方案:质子泵抑制剂 两种抗生素 铋剂(四联疗法)
关键提示:必须严格遵医嘱完成14天疗程,擅自停药易导致耐药。
三、用药三大误区,可能越治越伤
1. 把胃药当零食吃
错误案例:每天嚼“达喜”当护胃习惯→引发铝蓄积风险
2. 喝茶/牛奶送药
茶水中的鞣酸、牛奶中的蛋白质会降低铋剂、铁剂药效
3. 疼痛加重就加量
抑酸药过量可能诱发头痛或消化不良
药师提醒:胃痛持续2周不缓解、出现黑便/呕血/消瘦,需立即就医排查胃癌风险!
四、科学护胃四步走,从根源防复发
1. 饮食“三少三多”原则
少油炸、少腌制、少冰镇
多蒸煮、多温软、多咀嚼
2. 用药保护指南
长期服阿司匹林者,建议联合使用PPI类药物
抗生素饭后服可减轻胃刺激
3. 情绪管理妙招
餐后散步15分钟助消化
练习腹式呼吸缓解压力性胃痛
4. 定期筛查建议
40岁以上建议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家庭成员有胃癌史需提前筛查
结语
胃是人体最“任劳任怨”的器官,每一次随意用药、每一口刺激性饮食,都在透支它的健康。记住这个顺口溜:
“胃痛先辨因,选药要对症;
抑酸护黏膜,抗菌要彻底;
养胃七分靠习惯,定期检查保平安。”
正确用药是保胃第一步,但真正的“保命符”,是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果您有用药困惑,建议携带具体药物清单到正规医疗机构药学门诊咨询。
(注:文中药物名称均为通用名,具体用药需经医生或药师评估)
来源: 陈药师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