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就像坐过山车,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有个健康“杀手”——心肌梗死,正虎视眈眈。
一、春寒为何易引发心梗?
**1、血管受冷“闹脾气”:**春天冷空气时不时来袭,低温刺激下,血管仿佛被冻得“瑟瑟发抖”,开始收缩。这一收缩,血管内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升高,心脏泵血的负担一下子加重。
同时,冠状动脉也跟着“痉挛”,原本给心脏供血的通道变得狭窄,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心梗风险自然就大幅攀升。
**2、血液变“黏糊”:**春寒时节,大家活动量普遍减少,喝水也不像夏天那么积极。
身体里水分不足,血液就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变慢,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住冠状动脉,心梗便一触即发。
**3、身体应激反应:**寒冷会让身体进入“应激模式”,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一步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给心梗可乘之机。
二、心梗来临,有哪些信号?
**1、胸痛:**这是心梗最典型的症状,不少患者描述,那种感觉就像胸口压了一块巨石,喘不过气,疼痛是压榨性的,还常常放射到左肩、左臂,甚至颈部、下巴。而且,这种疼痛通常持续15分钟以上,即便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也难以缓解。
**2、不典型症状:**有些心梗发作时,症状并不那么典型。比如,有的人会感觉上腹部疼痛,容易被当成肠胃问题;还有人会出现牙痛、头痛、肩背痛等,让人想不到是心脏出了问题。另外,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也是心梗可能伴随的症状,千万别忽视。
三、春日防心梗,这些要点快收藏!
**1、及时添衣,做好保暖:**春捂秋冻,春天别急着减衣服。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护好头颈部、腹部和脚部,避免寒邪入侵。早晚温差大时,更要多穿点,给身体营造温暖的环境。
**2、调整饮食,均衡营养:**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这些会加重血管负担。
多吃新鲜蔬果,像菠菜、芹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苹果、橙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增强血管弹性。适量摄入粗粮,保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对心脏的刺激。
**3、适量运动,循序渐进:**天气好的时候,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外出活动,这时气温相对较高。
可以散步、打太极拳,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强度,运动后也要做好拉伸放松。
**4、规律作息,心态平和:**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压力大时,通过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少心脏负担。
**5、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把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心梗发生风险。
**6、备好药物,及时就医:**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外出时务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提醒:**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症状,立即原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春寒虽冷,但只要我们掌握这些预防要点,就能有效降低心梗风险,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呵护好自己的心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周杜鹃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周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