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出行
自动驾驶“驶”入生活
当前,汽车产业正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国内外纷纷展开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面向复杂交通场景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果,为一套自主可控、面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自动驾驶系统,对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加快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N
当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机器出现在人类社会上,掌管机器的人,最初都被称为“司机”。而当四轮驱动的汽车,逐渐成为人类出行的交通工具后,司机则成为专有名词。
未来出行,“司机”会消失吗?在驾驶领域,解放人力也可控制机器能否成为现实?实际上,智能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正成为并将持续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当前,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正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为此,研发一套商业级、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系统,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快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驾驶正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
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实现交通运输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为未来智慧交通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建设智慧交通,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制造等技术能力,加快“互联网+交通运输”、自动驾驶、新能源交通装备等推广应用。
2022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交通智慧化水平”即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水平、交通装备与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重点物资运输电子运单覆盖率、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水平。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等重点内容。
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应用的全面落地。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和智能汽车产业加速成熟。
其中,以百度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业,提出了中国独有的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解决方案,并逐渐形成自动驾驶芯片等硬件生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整车制造等产业链生态全覆盖,奠定了技术自主的基础。
“自动驾驶正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为确保技术的国际领先和自主可控,百度从2015年就开始对其正式立项并做重点投入,全面开展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在自动驾驶的研发上,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研发人员自喻百度正在坚定地投入无人驾驶技术攻关的“珠穆朗玛峰”,即打造规模商业化场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十年如一日,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在攀峰的过程中不断奋斗。在百度看来,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百度的研发人员表示,“百度在攀峰途中,需要通过技术降维实现商业化造血,又把落地场景中积累的能力反哺到无人驾驶。”
目前,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全面布局了车(ASD汽车智能化)、路(ACE智能交通)、行(萝卜快跑)三条商业化路径,可以说,百度自动驾驶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自动驾驶面向复杂交通场景的挑战
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已经越来越清晰,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价值体系正在崩塌,围绕“未来车”的全新价值体系正在重新构建。而认定自动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顶级的工程,将彻底改变人类出行和生活。
从2015年开始,百度开始大规模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还带动了高精地图、卫星导航定位、GPU、专用加速芯片、电动底盘等技术的全面发展。
据了解,根据无人化程度,自动驾驶被分为L0至L5共6个等级。L1、L2是辅助驾驶,需要司机操控或随时接管;L3及以上是自动驾驶,事故主要责任从司机变为系统,但L3仍需要司机坐在驾驶位以及时接管。
而到L4等级,则可以去掉驾驶员,在一定环境内无人驾驶;L5则是在任何天气、路况下都可以无人驾驶,被誉为“自动驾驶的星辰大海”。
“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的实现,在硬件、软件层面,在算力、算法、数据层面,其技术难度不是线性的增长,而是指数级增长。”百度的研发人员介绍说,到达L4阶段,要平衡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能力”和“规模”,二者相辅相成。
不具备过硬的驾驶能力无法在扩展规模的同时保证安全;反之,如果规模跟不上,驾驶系统无法获得充分验证,不能更快地迭代技术能力,也就不能充分保证安全。
L4级以上自动驾驶研发的两大核心指标是“安全”和“成本”,安全保障结合有竞争力的成本,才能够让自动驾驶跨入规模化运营阶段,逐步实现“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
近年来百度Apollo持续对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在面向中国复杂的交通情况下,构建系统完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在面向复杂交通场景的自动驾驶系统中,如何保证驾驶安全性和系统可靠性?百度的研发人员提到,当前我国的自然人考取驾照需要通过5项测试,而自动驾驶考驾照则要100%通过102项场景覆盖测试。
2021年8月18日,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上线。百度的研发人员介绍说,“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车辆拿到许可上路,须经历包括应对行人违章通行、施工路段绕行等102个场景的考试,还必须在自动驾驶测试场进行不少于5000公里的测试。
“对于无人驾驶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近年来,工信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构建标准体系、推动修订法律法规、强化技术试验、组织先行先试等方面协同发力,为自动驾驶牢筑安全底线。百度的研发人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的自动驾驶车辆是全世界最安全的。
自动驾驶“驶入”现实生活
确定了技术落地路线,更多的人将会享受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果红利。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比如物流配送、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环卫、港口码头、矿山开采、零售等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等。同时,无人驾驶技术还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可让出租车变得更加高效、普及,减少交通拥堵等。
政策层面上看,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
具体城市实现上,深圳迈出第一步。其最新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是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也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
目前,百度正以实现中国城市道路安全的无人驾驶规模化商业运营为目标,聚焦中国的全无人商业化运营的规模化拓展。
据悉,截至2023年1月,百度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累计订单量超200万,百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同时平台已经覆盖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阳泉、合肥、长沙等城市,其中,武汉全无人自动驾驶订单量增长迅速,单日单车峰值订单超20单。、
当下,无人车出行不是尝鲜,已经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百度下一步将面向更为复杂的行车场景,对无人化技术持续进行迭代优化,同时继续推进开源开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
未来出行:“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
科技向善,安全为先。以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自动驾驶体验,解放双手,构建人车信任,才能赋予车内时间与空间更多可能。
在北京市亦庄地区,有不少乘客评价其为“中国第一个无人驾驶生活圈。”据了解,在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严格按照主驾有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车内无安全员等阶段逐步放开,而获取T4牌照自动驾驶车辆还需要100%通过102项场景覆盖度测试,难度比人类考驾照高出一个数量级。
同时为保证驾驶安全性和系统可靠性,我国工信部出台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中,还建立了相关事故24小时逐级上报的机制。
自动驾驶是依赖于技术、政策、产品等多方融合的重度创新。首先必须从底层的子系统确保安全,包括泛感知系统、决策规划系统等;其次以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包括算法模型、AI基础设施、量产车,以及对高精地图、V2X的依赖等,需要具备绝对的技术优势,不能有明显短板。
“自动驾驶是起点,终局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甚至是智能社会。”百度提出,未来出行方式的改变,来自“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两个方面。
具体来讲,真正安全的无人驾驶,需要“智慧的路”,无人驾驶的普及能降低90%的交通事故,让出行更安全。而智慧的路,会打开“上帝视角”,与“聪明的车”相互协同,实现真正的智能交通,带给老百姓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出行体验。
十年前,当百度决定投资自动驾驶技术的时候,以王云鹏、陈卓、马彧、万国伟等为代表的百度自动驾驶专家认为它是人工智能顶级的工程,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和生活。
“百度一直坚持压强式的、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下一个十年,百度自动驾驶专家仍旧提出将坚持技术投入,确保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为人类智慧出行贡献力量。
来源: 北京科技报社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