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皮肤病症状之一,尤其在气候干燥的春季,不仅可能造成老年人长期反复瘙痒、出现搔抓相关性皮损,还会增加感染概率,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有31.0%的老人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

01 老年人皮肤干燥究竟缘何?

老年人皮肤瘙痒根源在于“三重防御屏障缺失+痒觉神经敏感”。具体表现为:

(1)皮脂分泌减少

60岁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显著下降,皮脂膜(皮肤天然保护层)变薄,导致皮肤锁水能力下降,易受外界刺激。‌

(2)角质层水分减少

老年人皮肤角质层变薄,汗腺功能减退,汗液分泌减少,不能维持皮肤湿润环境。

(3)胶原蛋白减少

胶原蛋白流失导致真皮层变薄,弹性纤维断裂,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易受机械摩擦、温度变化等刺激。‌

(4)神经末梢敏感度增加

皮肤干燥和屏障损伤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痒觉阈值降低;合并慢性疾病老人痒觉敏感度提升。

图片1.png

图片来源:AI生成

02 日常护理建议,让老年朋友拥抱健康春天

(1)科学洗护

出汗可诱发或加剧皮肤瘙痒,皮肤清洁不仅可去除汗液,还可去除灰尘、花粉及体表有害微生物,促进舒适。鼓励老年人外出回家后清洁面部,定期洗澡。

但部分老年人有过度清洁的习惯,尤其是用热水洗浴、洗澡时长>15分钟或用碱性肥皂、浴巾等大力擦搓,都有可能进一步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甚至造成皮肤损伤,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

建议利用以下洗护策略,让老年人洗的安心安全。

图片2.png

图片来源:张宇

浴后“黄金3分钟”也很重要,即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润肤霜,锁水效果会显著提升!建议选择含有尿素、维生素E、硅油、凡士林、甘油、三亚油酸甘油酯及神经酰胺等成分制剂的润肤霜,能够有效降低经表皮水分流失,减少暴露皮肤神经纤维的微裂缝,修复及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可作为老年皮肤瘙痒症初期或维持期治疗。

图片3.png

图片来源:张宇

同时学会科学涂抹:春季建议每日润肤2-3次,每次用量参考“指尖单位”(食指第一指节量=涂抹单侧小腿)。

(2)科学穿衣

通过不同面料类型实验室数据(数值越低越亲肤),可优先选择纯棉或真丝材质,减少化纤衣物直接接触皮肤;春季可叠加蚕丝内衣+棉麻外衫,提高透气率的同时减少静电和摩擦带来的瘙痒问题。

图片4.png

图片来源:张宇

(3)行为干预:打破“痒-抓”循环

已存在皮肤瘙痒症状的老人要尽可能避免破坏性搔抓,以免加重损伤皮肤屏障,形成搔抓-瘙痒循环。可通过简单可行的非药物治疗,如呼吸放松训练、静坐冥想等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可对瘙痒部位间断冷敷(时间不宜过程)采用指腹摩擦或者按压、拍打等对皮肤无害的行为替代用指甲搔抓皮肤的行为。

图片5.png

图片来源:AI生成

(4)家属行动清单

家人也可以每周检查老人腰背、小腿等易干燥部位情况,或在家中安装带恒温显示的雾化加湿器,并且为老年人定时记录瘙痒发作时间、部位、诱因、温湿度变化及与症状关联的情况等,帮助老年人更好调整应对措施。

图片6.png

图片来源:张宇

最后,请牢记春季防护口诀,让我们共同呵护老年人皮肤健康!

参考资料:

[1] 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5,58(01):1-8

作者:

赵霞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副主任护师

张宇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主管护师

董晓兰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副主任护师

审核:

康琳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主任医师

出品:科普中国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