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临床上总是会遇到患者咨询,自己的脖子稍作扭动就会出现“咔咔”的响声,不少患者都怀疑自己的颈椎出现了问题。

其实这种“咔咔”的响声,多数情况下是属于生理性的弹响,是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颈椎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会导致颈椎筋膜和周围软组织发生轻微粘连,颈椎突然活动后,粘连位置软组织会突然松懈,并发出弹响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无需处理。

但是如果这种响声长期存在,也可能是因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已经发生了改变,有转变成颈椎病的风险。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地确认患者是否已经患有颈椎病,我们做了一些总结来帮大家更便捷地确认,区分患者的颈椎情况。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型是颈椎病中较多见的类型,临床上多表现为肩颈背疼痛,枕部和后枕部酸痛,并沿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轻者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可如刀割样或针刺样痛,有的皮肤过敏,抚摸即有触电感,有的麻木如隔布感,颈后伸或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可有相应的肌萎缩。)

脊髓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常是多节段病变,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打软腿或易绊倒,步态笨拙、不稳或有踩棉花感,手部肌肉无力,活动不灵活,细小动作失灵,如不能穿针、写小字,持物易掉落。重症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失禁,卧床不起。患者常有头颈部疼痛、半边脸发烧、面部出汗异常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有头痛、头晕,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至猝倒,猝倒后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较少见的症状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视物不清、听力下降、偶有心脏症状,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多汗或少汗,若伴有神经根压迫则症状更复杂。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可与其它型颈椎病的症状相混淆,故临床很少单独诊断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多以混合型颈椎病加以诊断。

如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应优先到医院进行诊治,避免拖延造成病情加重。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推拿等手法,对颈椎进行放松,但是切勿粗暴猛烈地旋转头部,以免发生颈椎的骨折,脱位以及椎动脉损伤,更不宜在颈侧方做用力的推扳手法,避免引起脊髓损伤。伏案工作者,要经常更换体位以避免颈部疲劳,坚持做颈椎保健操和自我按摩,可做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动作,以舒筋活络。应改变长期睡高枕的习惯,同时避免颈部寒冷刺激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若处于颈椎病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以静为主,也可用颈围或颈 托固定1至2周,慢性期以锻炼、养护为主,如自我按摩风池穴对消除颈部疲劳和减轻颈椎病症状有效。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审稿:郭盛楠/郝洋

排版:李述东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