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本身是人体的一个生理保护性机制,把呼吸道里不好的东西,比如病毒、细菌、过敏原等刺激性物质咳出体外。但某些时候也是一些疾病反应出来的症状,比如哮喘、胃食管返流、鼻后滴漏等。因此,有些情况需要治疗,但有些情况不需要药物的干预,这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切勿盲目使用止咳药,否则可能会耽误基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咳嗽,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另外一些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引起咳嗽,如胃食管反流、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等,此外还有一些心因性的咳嗽。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急性咳嗽或慢性咳嗽迁延不愈的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用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外感病因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内伤病因包括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注重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预防和调护,下面是咳嗽的日常中医调理与预防秘诀。
饮食调护
对于咳嗽患者来说,应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另外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同时,保持饮食的清淡和均衡,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咳嗽的发生。
起居调护
起居有常,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对于咳嗽患者来说,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异味等刺激物对呼吸道的损伤。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散热障碍。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抵抗力的提高。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对于预防咳嗽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以柔和、缓慢、持久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这些运动方式不仅可以调理呼吸,还可以调和气血,对于缓解咳嗽症状有积极作用。
情志调养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心情愉悦、乐观开朗,对于预防咳嗽同样重要。当遇到烦恼或压力时,可以尝试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和调节。
总之,咳嗽的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若常自汗出者,必要时可予玉屏风散服用。咳嗽时要注意观察痰的变化,咳痰不爽时,可轻拍其背以促其痰液咳出,饮食上慎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碍脾助湿生痰,若属燥、热、阴虚咳嗽者,忌食辛辣动火食品,各类咳嗽都应戒烟,避免接触烟尘刺激。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撰稿:宁子昕
审稿:郭盛楠/郝洋
排版:李述东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