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过度劳累,如爬楼、跑步或搬运重物时,偶尔会感到心慌不适,且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我们常把这种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称为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五
1、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而发为心悸。
3、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
4、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
5、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质,引起心悸。
心悸时该怎么办?
内关穴,作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显著的治疗心慌心悸的功效。
定位: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 将大拇指的指腹按在内关穴处,由轻渐重持续用力,维持30秒-1分钟,然后再向上松开。如此一按一松的按摩,每次约2-3分钟。
心悸的日常预防
1.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避免大喜大悲等情绪刺激或忧思过度。
2.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3.保持居住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过热过冷,避免外邪侵袭。
5.适当参加户外活动,避免劳累,适当锻炼,养心怡神。
6.年老体虚者应当加强营养,调摄身体,补益气血。
7.饮食上少食肥甘、辛辣、酒醴、浓茶、咖啡等。
8.规律用药,部分药品如降压药、降糖药、冠心病药物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使用,切不可随意自行调整。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审稿:郭盛楠/郝洋
排版:李述东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