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全球聚焦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时,一项由中国南京理工大学领衔的研究揭示:29种新兴污染物中,2,6-二碘-4-硝基苯酚2-溴-6-氯-4-硝基苯酚四氯-1,4-苯醌对鱼类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的结合力竟超过天然甲状腺素T4。这项发表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的研究,不仅敲响水生内分泌干扰的警钟,更研发出全球首个跨物种TTR干扰预测工具“TTR Profiler”,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全新武器。


甲状腺的“运输队长”遭劫持:污染物如何改写鱼类生理

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是脊椎动物体内运输甲状腺激素的关键载体,其功能紊乱可直接导致代谢异常、发育畸形甚至生殖障碍。研究团队以中国特有模式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对象,通过竞争性荧光置换实验测试了7大类29种新兴污染物的TTR结合力。

结果显示:

  • 11种消毒副产物(DBPs)中,含碘/溴取代的硝基苯酚类物质表现最强结合力。其中,2,6-二碘-4-硝基苯酚的logRP(T4)值达0.678±0.198,意味着其结合效率比天然T4高出近5倍。
  • 三氯生(Triclosan)——一种广泛用于牙膏和洗手液的抗菌剂,对稀有鮈鲫TTR的结合力(logRP(T4)=-0.363)显著高于人类TTR(logRP(T4)=-1.52),提示物种敏感性差异。
  • 6:2氟调聚物磺酸(6:2-FTSA)——消防泡沫和防水涂料中的常见成分,首次被证实对鱼类TTR具有中度结合活性(logRP(T4)=-2.10),可能干扰幼鱼发育。

“这些污染物通过抢占TTR的结合位点,劫持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网络,相当于切断了鱼类的生理信号高速公路。”论文通讯作者杨显海教授解释。


跨物种毒性差异:从鱼类到人类的预警信号

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污染物对多物种TTR的影响:

  • **壬基酚(Nonylphenol)**在稀有鮈鲫中的结合力(logRP(T4)=-1.33)是人类的1.6倍,而在鹌鹑(Coturnix japonica)中降至-2.01,揭示物种间TTR结构变异导致毒性差异。
  • **四氯苯醌(Tetrachloro-1,4-benzoquinone)**对鱼类TTR的结合力超T4(logRP(T4)=0.272),但在牛蛙蝌蚪中仅为-3.28,表明两栖类可能具备更强解毒机制。

分子对接分析发现,污染物通过氢键疏水作用锁定TTR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如Lys15、Leu110),其中碘/溴取代基增强了与蛋白口袋的空间契合度。这解释了为何含卤素取代的DBPs毒性显著高于氯代同类物。


“TTR Profiler”:环境风险评估的AI哨兵

面对数万种未测试化学品,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跨物种TTR干扰预测工具**“TTR Profiler”。该工具整合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实现四大突破:

  1. 高通量筛查:输入化学物质SMILES编码,5秒内预测其对稀有鮈鲫、鳐鱼、海鲷及人类TTR的干扰风险。
  2. 机制解析:基于量子化学参数(如qD_adj)揭示电子供体原子的结合潜力,准确率高达100%。
  3. 物种特异性建模:针对不同物种TTR的氨基酸变异(如第117位苏氨酸/丝氨酸),定制专属毒性阈值。
  4. 开放数据库整合:已纳入445种人类TTR结合数据,未来可联动全球污染物清单实时更新。

“传统毒理实验需数月成本,而‘TTR Profiler’将风险评估提速千倍,尤其适用于新兴污染物的早期预警。”杨显海表示。该工具已在长三角某化工园区试用,成功识别出6种未登记TTR干扰物。


生态与健康双重危机:从鱼鳃到餐桌的隐形威胁

研究警示,TTR干扰物可能通过食物链放大效应威胁人类健康:

  • 鱼类蓄积:2,6-二碘-4-硝基苯酚在稀有鮈鲫肝脏的富集系数超100倍,且难以通过代谢降解。
  • 跨界毒性:三氯生在鱼类TTR的结合活性高于人类,但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水产养殖进入人体,干扰孕妇甲状腺功能。
  • 协同效应:6:2-FTSA与PFAS类物质共存时,TTR结合力增强30%,提示混合污染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团队呼吁将TTR结合力纳入我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优先评估指标,并在渤海、长江口等渔业水域建立特异性监测网络。


结语:在分子迷宫寻找解毒密码

当化学品的更新速度远超风险评估能力时,这项研究为全球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新范式——从原子层面的分子对接,到跨物种的AI预测,科学正试图解码生态毒理的“达芬奇密码”。正如杨显海所言:“每一种污染物的结合数据,都是重构环境安全网的经纬线。我们不仅要识别危机,更要为下一代编织可持续的解毒方案。”

此刻,29种被测污染物中仍有15种TTR干扰机制未知。在“TTR Profiler”的算法背后,一场关乎鱼类生存与人类健康的分子保卫战,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 FES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