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文理学院药学院 邹静波教授/主任技师、罗洁副教授、2021级药学孟川玲
小时候在农村,每遇到胡豆一开花,就听老一辈人说不要乱跑,小心要得胡豆黄,听说得了之后全身都要变得焦黄,那时候年龄小,大人也说不清楚,所以一直不知道胡豆黄是怎么回事?它是甲肝吗?一晃几十年嗖的一声就过去了,也终于弄明白胡豆黄是怎么回事,胡豆黄也叫蚕豆病,医学界叫它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多为3岁以下的儿童,且90%以上为男孩,尽管也出现严重的黄疸和酱油色尿,乏力等和甲型肝炎相似的症状,但和甲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各自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如下:
胡豆黄(蚕豆病,G6PD缺乏症)
发病机制:
酶的作用:G6PD在红细胞中起到保护作用,通过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防止红细胞膜受到氧化损伤。
缺乏后果:G6PD缺乏时,红细胞在遇到氧化性物质(如蚕豆、某些药物)时,抗氧化防御机制受损,导致红细胞破裂,引发溶血反应。
高发人群:
年龄: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可能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氧化性物质更为敏感。
性别:90%以上为男孩,这是因为G6PD缺乏症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一旦携带致病基因,就会发病;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通常需要两个X染色体都携带致病基因才会发病。
症状特点:
急性溶血性贫血:黄疸、酱油色尿(由于大量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进入尿液)、乏力、发热等。
严重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度黄疸;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甲型肝炎
发病机制:
病毒特性:HA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肝脏损伤:HAV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复制,引起肝脏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
高发人群:
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也可感染。
性别:无明显性别差异。
症状特点:
肝炎症状: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肝区疼痛等。
严重程度: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自愈;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
关键区别
|| ||
总结
尽管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似度,但胡豆黄与甲型病毒性肝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疾病。
明确诊断:若出现黄疸等症状,需就医明确诊断。可以通过检测G6PD活性来诊断G6PD缺乏症,通过检测HAV-IgM来诊断甲型肝炎。
预防措施:
G6PD缺乏症:患者需终身避免接触蚕豆和氧化性物质,就医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
甲型肝炎: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饮用不洁的水。
治疗原则:
G6PD缺乏症:主要是避免诱因,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甲型肝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自愈,少数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来源: 邹老师的科普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