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船海神公司
作者段跃初
3 月 26 日,科技与医疗领域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由中船海神公司与云深处科技公司联合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 “急救机器人” 与 “急救转运机器人”,于北京正式亮相。这两款机器人的诞生,为应急医学救援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标志着救援工作进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时代。
一、强大功能,适应复杂环境
这两款机器人拥有选配的 “四足、四轮和履带” 三种 “行走方式”,犹如全能战士,具备行走、奔跑、爬楼、爬坡、趴下、避障和越障等丰富功能。在面对复杂的地形和环境时,它们展现出了卓越的机动性。无论是在地震后的废墟中艰难前行,还是在火灾现场穿越重重障碍,都能轻松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能在极为严苛的环境温度下稳定运行,从寒冷的 - 20°C 到酷热的 55°C,环境的极端变化无法阻挡它们执行救援任务的脚步。这种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救援场景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细分功能,精准救助生命
四轮急救机器人:现场急救的 “先锋官”
四轮急救机器人宛如一位装备精良的急救医生,背负着集成了 “呼吸、监护、输液、B 超、除颤、心肺复苏和供氧” 七大功能的 “便携式急救设备”。当接到救援指令后,它能够迅速响应,凭借灵活的移动能力,快速爬楼梯、自如翻越障碍,以最快的速度顺利到达指定地点,第一时间为伤员展开现场急救。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它的高效行动可以极大地提高伤员的生存几率。
四足急救转运机器人:转运途中的 “生命守护者”
四足急救转运机器人则承担着转运伤员并在过程中持续救治的重任。在背驮担架伤员快速转运的过程中,悬挂在其两侧的 “便携式急救设备” 会自动精准地对伤员实施 “动中急救”。这意味着,即使在转运途中,伤员也能得到不间断、精准的医疗救助,大大降低了因转运时间过长而导致病情恶化的风险,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条件。
三、广泛应用,助力多场景救援
自然灾害救援: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现场往往一片狼藉,道路被阻断,环境危险复杂,救援人员难以快速深入核心区域。此时,这两款机器人能够大显身手,它们可以穿越废墟、趟过积水,迅速抵达被困人员身边,为他们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并将重伤员安全转运出来。
复杂环境作业:例如在矿山事故、隧道坍塌等场景中,内部环境恶劣,充满未知危险。急救机器人和急救转运机器人能够凭借自身的特殊功能,在狭小空间内灵活移动,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解决了传统救援方式难以进入复杂环境的难题。
安全事故救援:无论是工厂爆炸、火灾现场,还是交通事故发生地,这两款机器人都能快速到达,及时为伤员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稳定伤员病情,等待后续专业救援力量的到来。
战场急救:在战场上,瞬息万变,士兵的生命安全面临极大威胁。急救机器人和急救转运机器人可以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受伤的战士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转运,有效提高了战场伤员的生存率,减少因救治不及时导致的伤亡。
院前院内转运:在日常医疗急救中,从事故现场到医院的转运过程至关重要。这两款机器人能够确保伤员在转运途中得到持续、稳定的医疗护理,为医院的后续救治奠定良好基础,提升整个急救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四、重大意义,填补行业空白
中国工程院董家鸿和黄晓军两位院士指出,“急救机器人” 和 “急救转运机器人” 的问世,填补了全球应急医学救援装备 “具身智能” 的空白。它们弥补了传统人工应急救援在效率、精准度以及应对复杂危险环境能力等方面的诸多不足与短板。这两款机器人的出现,将有效满足 “集约高效、轻便快捷、快速救治” 的智能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有力提升我国应急医学救援的综合救治能力,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展望未来,持续创新发展
中船海神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黄余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在 “医疗装备” 和 “机器人” 领域已掌握的核心技术优势,不断对 “急救机器人” 和 “急救转运机器人” 进行迭代升级。同时,还计划将 “具身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 等前沿技术融入其中,为我国医学救援智能装备成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相信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这些急救机器人将在未来的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守护生命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来源: 科普文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