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6日1时2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6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三级应急服务响应。河北石家庄、廊坊、雄安新区,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区有震感,本次地震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地震发生后,河北、北京、天津网友纷纷表示有震感↓↓↓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是被手机地震预警叫醒的“刚睡警报就响了”“还以为是幻觉”……
震后7.5秒,中国地震预警网发出预警,近千台终端收到预警信息,全国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累计推送近30万人次。
为何很多人没看到地震预警?
也有网友表示,“开启了预警,但手机没有收到消息!”“有震感,但没有收到预警发布信息!”“没收到,因为苹果不支持。”
据了解,地震台网小程序是按照全国≥4级地震进行预警下发,各省微信小程序会根据本省实际和远场大震影响设置不同的发布条件。地震预警页面可以查看近期系统下发的地震预警记录,如果想查看更全最新地震信息,可以在地震速报中进行查看。
为什么明明附近发生地震,部分北京市民却收不到预警通知?对此,微信小程序方面解释称,没有收到地震预警通知可能是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地震震级未达到推送条件。地震台网小程序按照全国≥4级地震进行推送,各省微信小程序会根据本省实际和远场大震影响设置不同的发布条件。
第二,关注地区预估烈度未达到提醒阈值。目前,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对预估烈度25度区域进行强提醒(安卓用户可接收霸屏通知),烈度≥2度区域进行微信消息通知提醒,烈度<2度区域,不进行提示。
第三,手机设置问题。未完成微信通知设置,请按如下步骤进行排查:1.打开手机设置-通知-允许微信通知权限(允许锁屏状态接收通知)。2.第一次接收地震预警信息,默认为拒收状态,需要点选右上角“恢复接收地震预警通知”。
第四,手机未联网。手机处于无网络状态:请开启手机无线局域网或蜂窝网络。
对于今早的地震预警,部分网友反映“半夜手机突然大叫”,但也有网友称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对此,微信小程序方面解释,收到地震预警点开没有声音提醒可能有两种情况:1.手机处于静音模式,请关闭手机静音模式。2.当用户的关注地预估地震烈度<3度时,地震对用户的影响较小,无需惊慌。为了避免过度打扰,预警信息将静音播报。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强通知预警是一种全屏预警提醒形式(目前仅安卓用户可体验)。当小程序设置关注位置预估烈度大于等于5度时,预警系统会自动以全屏强预警形式进行通知下发。当用户设置手机静音时,会正常收到地震预警消息通知,但不会有声音提示。如果你的手机是安卓系统,且设置关注地烈度大于5度时,将会收到全屏预警通知,伴随手机震动。
为何苹果、三星手机没有地震预警功能?
此前有地震发生时,就有很多网友反映,苹果、三星等手机没有“地震预警”功能,有网友甚至吐槽“7部苹果手机均未接收到地震预警”,相关词条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有媒体发布了各种手机型号的地震预警功能打开方式,国产主流手机均可在“设置”中启用地震预警,而其中苹果、三星手机则需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有苹果公司客服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iPhone手机可在更新到最新版本后,在“通知”一栏底部开启“政府警报”,默认情况下,它处于开启状态,当用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发布警报,用户会听到类似于警报器的特别声音。但有人用多部iPhone手机进行测试,即便是在最新版本下,iPhone手机 “通知”一栏底部也并无“政府警报”选项。
还有苹果公司客服表示,iPhone是有这个功能(地震预警)的,但有些国家和地区不适用,如果不提供震源地址,就没有办法接收预警,用户可以下载第三方App使用。
据了解,iPhone的地震预警功能只在地震比较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才会有,比如日本、海地等。在中国,iPhone地震预警功能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实现。三星手机也回应称“需要下载第三方App来使用这个功能。
如何设置地震预警功能?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提前几秒钟的预警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第一步:微信搜索“国家应急广播”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预警服务”
第三步:点击允许“地震预警通知”与“获取位置”
不同型号手机设置地震预警
华为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
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荣耀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一加/真我
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vivo/iQOO
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苹果/三星/其他手机
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除此之外,我国部分地震多发地区的居民家中还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专用终端。它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电视屏幕,一旦地震来袭,地震波抵达倒计时等预警信息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提醒用户赶快避险。
微信也可以设置地震预警,方法如下↓↓↓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新晚报、@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应急管理部、金融界
来源: 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