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忙碌的“化学加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重要功能。

然而,这个强大的器官也可能因我们“治病”的行为而受伤——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正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隐患,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今天,让娄底市中心医院带我们揭开这一“隐形杀手”的面纱。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肝脏损害。

二、哪些药物最易伤肝?警惕这些“高危名单”

目前明确的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超过1100多种,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激素类药物、生物制剂、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中草药等。

三、身体发出这些信号,可能是肝脏在求救

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隐匿且多样,易被误认为“疲劳”或“感冒”

早期:乏力、食欲下降、恶心、皮肤瘙痒;

进展期:黄疸(皮肤和/或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右上腹疼痛;

重症表现:凝血功能障碍(如牙龈出血)、意识模糊(肝性脑病)、腹水等。

四、一旦发生肝损伤怎么办?

1.立即停药,尽快至医院就诊;

2.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补充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3.合理选择保肝药物:保肝药物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不可自行选择多种保肝药物同时使用。

五、预防胜于治疗:护肝的五大法则

1. 不盲目用药:避免自行联合用药,尤其是感冒药、止痛药重复使用;

2. 特殊人群谨慎用药:儿童、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 定期监测: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

4. 理性看待“天然”:中草药需经正规中医师指导,勿轻信偏方;

5. 警惕“保健品陷阱”:选择有国家认证标志的产品,避免成分不明的海外代购。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争”,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遵循“必要时用药、按剂量用药、定期监测”的原则,才能让药物真正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肝脏不会说话,但它的健康,值得你主动呵护!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娄底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