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身边有人突然晕倒的情况。这种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虽然有时仅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却足以引发人们的恐慌与焦虑。晕厥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症状,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困扰。

了解晕厥的成因,如何区分晕厥与其他类似症状如昏迷、休克,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心脏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均可能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当心脏供血不足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便可能发生;而心脏功能下降或结构改变,则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瓣膜病等慢性问题。

晕厥作为心脏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血管机制。例如,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晕厥类型,多发生于瘦高体型、缺乏运动、神经类型不稳定的个体中。在嘈杂或闷热环境下,这些人群易因神经调节失衡而引发短暂的意识丧失和体位不能维持。虽然血管迷走性晕厥本身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它却可能是其他潜在心脏疾病的早期信号。

除了血管迷走性晕厥外,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也均可能导致晕厥的发生。心律失常时,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晕厥;心脏瓣膜病则可能因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而限制血液流动,进而影响脑部供血;心力衰竭则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全身各器官的血液需求,特别是在运动时更易发生晕厥。

晕厥、昏迷和休克是三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各有不同。晕厥是一过性的意识丧失伴体位不能维持,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几秒钟至十几分钟),恢复后多无后遗症;昏迷则是持续的意识丧失,常由严重的脑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休克则表现为血压低、灌注不足、皮肤湿冷等症状,但意识可能尚存。在极端情况下,休克可因血压过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发展为昏迷。

因此,准确区分这三种状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面对晕厥这一突发状况,及时而有效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应迅速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避免摔伤等二次伤害;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出汗情况及有无大小便失禁等伴随症状,以初步判断晕厥的原因。对于疑似心脏疾病引起的晕厥,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医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CT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预防晕厥的发生同样重要。对于存在晕厥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处于高温、嘈杂等易诱发晕厥的环境中;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等。通过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晕厥的发生率并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