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可能会遇到双足或双腿突然出现水肿的情况,往往感到困惑不解,不知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健康隐患。实际上,双下肢水肿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心脏疾病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可能性。在心脏病患者中,水肿的出现往往提示着心功能受损或病情进展。
心脏病与水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心脏病种类繁多,不同疾病类型在引发水肿的机制上各有特点。首先,我们来看心功能不全这一类型。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不畅,从而使得下肢静脉压力增高,水分外渗形成水肿。这种水肿通常呈现对称性、凹陷性特点,且会随着体位变化而变化。患者在站立时,下肢水肿明显;而在平卧时,水肿可能转移至腰骶部。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除了心功能不全外,其他心脏病如瓣膜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引起水肿。这些疾病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心脏功能,最终导致体循环淤血和水肿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水肿并非心脏病的特异性症状,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同样可能引起水肿。
因此,在出现水肿症状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明确病因。
心脏病引发水肿时,患者往往伴随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憋气、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循环淤血所致。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肌肉无力等全身性症状,这是由于心脏搏出量减少、全身组织缺血所致。
在诊断方面,心脏超声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通过心脏超声,可以直观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判断射血分数及心房、心室的大小,从而评估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此外,抽血检查NT-proBNP或BNP水平也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心脏的压力状态和心衰的严重程度。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针对心脏病引发的水肿,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轻水肿、改善心脏功能及针对病因治疗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水肿的缓解,抬高患肢以减少水分积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水肿严重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以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
其次,针对心脏功能的治疗至关重要。包括降压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瓣膜功能以防止血液反流、纠正心律失常以保证心脏有效泵血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缓解水肿及其他症状。
最后,针对病因的治疗是预防水肿复发的关键。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同时,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低盐饮食等,也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预防病情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