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于岩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胃癌主流的手术方式是根治性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可以做部分胃切除,也可以做全胃切除,包括周围淋巴结清扫。肉眼和显微镜下看不到残留病灶,是根治性手术的标准。早期胃癌或局部进展期胃癌,没有发生远处转移,都可以做根治性手术。

胃癌根治性术前,首先要进行肿瘤学评价,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期;第二要对患者身体耐受性进行评估,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通过评估判断是否可以耐受根治性手术。另外,也要评估根治性术前及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

早期胃癌一般不需要做术前放化疗。对于消化道肿瘤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放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放疗的目标区域会移动,放疗的效果会受影响,有可能会照到其他脏器上,副作用或损伤相对来讲也会增大。所以放疗的目标器官或者目标部位,相对来讲要比较固定,才能够达到相对比较好的效果。例如,近端胃癌,或贲门附近的胃癌,其位置相对固定,位于胃与食管的交界处。对于进展期的近端胃癌,若手术无法保证根治性效果,可考虑采用术前放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治疗策略。

目前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如果胃癌分期在T3+N+分期范围内,建议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这部分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总体的生存有改善。

术前新辅助化疗,首先可以去除一些微小的转移病灶,因为有些微小的转移病灶在影像学上看不到;第二,通过化疗可以降期,比如原来是T3N3期,经化疗后可能会降到T2N2期,手术难度下降,远期效果可能也会有所改善;第三,通过化疗可以了解患者对哪些化疗药物更敏感;第四,术前患者的消化道解剖结构是正常的,对于化疗的耐受性要比术后化疗要好,副反应也比术后化疗小。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胃癌根治术前一般需要4-6个疗程的化疗,临床研究显示,这样一个时长的化疗,患者整体的临床反应比较好。国内研究显示,肿瘤控制率基本在60%-80%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没有出现进展。如果增加化疗疗程,不能获得更大的降期效果,患者的耐受度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度相对也会变差,也就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前新辅助化疗期间需要定期评估,一般是化疗2-3个疗程之后做影像学评估,根据病灶部位的反应,看是否需要修订化疗方案。采用常规化疗药物,一般化疗结束后2周基本上就可以手术了。

根治性手术的定义是肉眼和镜下没有肿瘤残留,然而,对于体内是否存在微小隐匿的肿瘤脱落细胞,目前无法检测。

根治性手术后,切下来的组织标本要进行病理分期。如果病理检查提示为早期胃癌,并且没有淋巴结转移,可以不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若肿瘤处于进展期,尤其是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隐匿性微小肿瘤病灶残留的可能性会增加。为此,术后辅助化疗被用于消灭可能游离于身体各部位的肿瘤细胞。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若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而术后病理评估显示需进行辅助化疗,则通常需进行6-8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为期21天。若患者术前已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且化疗效果显著,但术后仍有肿瘤残留,可能需按原方案继续化疗,直至完成约8个疗程的化疗。如果切除标本已经没有肿瘤细胞残留了,可以不再进行后续的辅助化疗,或按术前的化疗方案再巩固4个疗程。若术前化疗效果不佳,则需更换化疗方案,并依据新方案规定的疗程进行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