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皓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万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其康复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

脑外伤患者在进食时出现的呛咳现象,往往令人担忧。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咽喉部的吞咽反射受损。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能够确保食物顺利进入食道,但在脑外伤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反射延迟或异常,导致食物误入气道,从而引发呛咳。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体验,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通常会采取插胃管、小肠管或胃造瘘等措施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同时,还会通过专业的吞咽训练,如使用冰块刺激软腭、手法刺激舌根部等,来逐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当患者的自主吞咽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胃管等辅助措施即可逐步撤除。

为了减少呛咳的发生,脑外伤患者在进食时还需注意姿势的调整。对于能够坐起的患者,建议其在吞咽时将头部和下颌尽量向胸部贴近,同时屏住呼吸,以确保食物能够顺利进入食道。咽下食物后,还需进行空吞咽动作,以清理咽部残留的食物。对于卧床的患者,则应将床头抬高30度,并向健侧侧卧,以减少呛咳的风险。此外,食物的温度和质地也需严格控制。食物应避免过烫或过冷,以免刺激患者的咽喉;同时,应选择顺滑、非黏稠的食物,如鸡蛋羹、酸奶等,以减少呛咳的可能性。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脑外伤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运动功能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瘫痪、肌张力障碍、平衡障碍、不自主运动和姿势控制异常等。瘫痪是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的活动能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则可能导致患者肌肉僵硬或无力松弛,影响正常运动。不自主运动则表现为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出现无意识的动作。姿势控制异常则可能导致患者坐不稳、站不稳,甚至跌倒。

针对这些运动功能问题,康复治疗师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于瘫痪患者,会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段来逐步恢复其运动能力。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按摩等,旨在促进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作业疗法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活动来训练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对于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则会通过药物、物理疗法或手术等手段来调节肌张力。对于平衡障碍和姿势控制异常的患者,则会通过平衡训练、姿势调整等方法来改善其症状。

除了运动功能问题外,脑外伤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弯曲、走路画圈等姿势控制障碍。这些障碍同样源于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异常。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姿势变化,并通过姿势镜等工具来提醒患者调整姿势。同时,还会通过刺激、活动等方法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使其能够维持正常的姿势。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影响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众多。其中,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部位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损伤越严重、部位越关键,患者的恢复难度就越大。此外,救治是否及时、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也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影响。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对于脑外伤患者及其家属,在功能恢复训练期间需注意多个方面。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依从性,同时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性,遵循科学方法。家属不应包办一切,而应在患者难以完成时提供必要的协助,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家属需适时提醒并辅助其完成训练任务,鼓励患者在能力范围内自主完成训练。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