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皓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万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脑外伤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其康复治疗对患者恢复生活质量和重新融入社会至关重要。下面将深入探讨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特别是呼吸排痰功能训练、视觉障碍康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以及职业康复等方面,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
脑外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呼吸排痰功能的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种训练在患者重症期间即可开始,甚至在患者意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呼吸机辅助时,就需关注其呼吸功能。因为此时患者的膈肌和肋间肌可能出现问题,早期的呼吸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脱机,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呼吸训练不仅针对慢性呼吸性疾病患者,脑损伤患者同样需要,因为他们往往伴随着呼吸、肺功能和胸廓的问题。呼吸训练的形式多样,如深吸气、深呼气练习,吹蜡烛、吹纸条,甚至唱歌等,这些都能有效锻炼患者的呼吸肌。每次训练时间无需过长,15分钟左右即可,但训练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脑外伤患者在家中进行的呼吸排痰功能训练,家人可以协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帮助患者挤压胸廓、拍背,变换体位以促进痰液排出。同时,鼓励患者练习深咳,尽量将痰液咳出,避免吞咽。此外,通过深呼吸练习、吹气球或吹口哨等方式,也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这些家庭训练既简单又实用,能够辅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康复训练。
视觉障碍是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偏盲较为典型。偏盲是指患者只能看到一侧的物体,这是由于神经损伤导致的视觉通路问题。对于这类患者,康复的关键在于通过代偿训练,如转头看物体,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患者注意视线盲区,避免发生碰撞或摔倒。与偏盲不同,单侧空间忽略是另一种视觉障碍,它更多地与顶叶损害有关,表现为患者对患侧空间的忽视。这两种视觉障碍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但都需要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脑外伤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患者一开始生病到整个康复过程,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都应贯穿始终。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活动。对于双手配合困难的患者,可以利用健侧手完成动作,或者通过辅助器具如夹子等来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此外,训练患者从卧室走到卫生间等简单的移动能力,以及使用轮椅进行转移等,都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训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还能够扩大他们的生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泌尿系统感染是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重度脑损伤患者中更为多见。这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后,患者的排尿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等问题。为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需要定时排尿,记录排尿日志,观察排尿规律和尿量。对于插尿管的患者,应尽早拔除尿管,使用集尿器或纸尿裤等辅助器具。同时,保持足够的进水量和尿量,避免过度憋尿,也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职业康复是脑外伤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培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于因脑外伤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如瘫痪、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等,需要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职业康复训练。这包括训练患者如何使用辅助器具完成工作、改变职业方向以适应新的工作能力等。同时,社会应给予脑外伤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必要的职业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