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皓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胡文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脑外伤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康复治疗作为脑外伤后恢复的重要手段,对于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脑外伤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发软或僵硬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异常所导致的。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各种运动的基础,而脑外伤后,尤其是锥体束受损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在初期,患者可能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肢体呈现松软状态,此时家属可能会感到患者的肢体完全没有张力。然而,随着恢复过程的进行,肌张力可能会逐渐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甚至影响到患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
针对肌张力异常的问题,康复治疗师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肌张力低的患者,会通过手法康复治疗、电刺激或针刺激等方法,如针灸,来刺激患者的肌肉,使其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而对于肌张力高的患者,则会使用降低肌张力的药物,并通过训练来降低肌张力,包括正确的坐姿和躺姿,以防止肌张力过高导致动作障碍。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行走功能是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瘫痪的患者,治疗师会从最初的卧床状态开始,逐渐训练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直至其能够站立和行走。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会采取被动活动和诱发主动运动的方式,帮助患者练习伸腿、屈腿和脚腕的运动,为走路做准备。在患者具备一定的下肢运动功能后,治疗师会开始训练患者的站立和行走能力,注意让患者的患肢有足够的支撑力,并实现左右腿的交替和平衡。对于年龄较大或功能恢复不佳的患者,治疗师可能会建议使用拐杖或平衡杠等辅助工具,以确保患者的行走安全和稳定性。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上肢功能障碍也是脑外伤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上肢的运动功能涉及到肩、肘、腕、手等多个部位,对于瘫痪的患者来说,这些部位的功能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在康复治疗中,治疗师会针对患者上肢的所有功能进行训练,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位置和运动模式等。对于肩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运动受限的患者,治疗师会进行相应的训练,以恢复其运动功能。此外,对于共济失调和协调障碍的患者,治疗师还会进行目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训练,如让患者手持篮球并保持稳定,或手腕上绑沙袋以增加稳定性。
平衡障碍是脑外伤患者行走的另一大难题。为了行走,患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在康复治疗中,治疗师会先训练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让其能够稳定地站立。然后,再逐渐训练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如重心转移和迈步等。对于有严重平衡障碍的患者,治疗师可能会采取宽基底站立的方式,先让患者能够稳定地站立,再逐渐缩小两脚之间的距离。此外,治疗师还会通过接球等游戏来训练患者的坐位和站立位平衡能力,增加其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除了运动功能障碍外,脑外伤患者还可能合并呼吸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脑损伤影响到呼吸节律和呼吸能力,或是由于气管切开和呼吸机使用等导致的呼吸功能问题。对于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师会进行相应的呼吸排痰功能训练,如使用振动排痰机、咳痰机或拍背排痰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排痰。同时,治疗师还会进行呼吸训练,以增加患者的胸廓和膈肌运动,帮助其更有力地咳痰。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还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