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晋夏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伍学焱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甲状腺穿刺活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病理检查方法,很多患者及家属在拿到报告单的时候,面对上面的陌生名词会感觉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名词。

仅见血液或浆液成分、取材标本不满意:

这是指送来的穿刺样本以血液和浆液为主,没有看到可以用来诊断的细胞。一般来说合格的穿刺标本,至少要看到六七团滤泡上皮细胞,如果看不到细胞,只能看到一些浆液和血液,则无法诊断。

这种情况下,如果B超检查这个肿物就是一个囊肿,仅见血液和囊液,可能就是良性的,患者无需重新穿刺取材,遵医嘱定期复诊,回家观察即可。

如果B超检查是结节,里头有一些囊性变的物质,取材标本中仅见血液和囊液,没有穿到多少滤泡细胞,有可能就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可以进一步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在它长得特别大,出现颈部压迫症状的时候,才需要手术。

但如果B超提示有恶性征象,比如在B超下看到,这个结节有一些细小的沙砾状钙化;或者边界不清,像毛刺一样向周围延伸了;或者是一个实性肿物,中间有低回声;或者肿物内的血管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恶性指征,如果标本没有取到细胞,则需要重新穿刺取材。

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细胞病变:

这是指在涂片上看到的这类细胞,有可能是滤泡上皮细胞,也有可能是淋巴细胞,还有可能是炎细胞,这类细胞不完全是良性细胞,又不能明确诊断为恶性细胞。

比如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囊肿、腺瘤、滤泡癌、乳头状癌都可以出现,它是一个很含糊的名词,就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这种病变。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种情况需要结合超声、临床检查、患者表现来处理。如果超声看到的是囊肿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先观察;如果超声看到的是弥漫性的甲状腺变硬,或者镜下看到很多淋巴细胞,有可能是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是之前接受过放射治疗,又出现了这种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细胞,也许它就是一种放疗的反应性改变。

所以这个病变要结合临床综合来分析,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只有临床B超怀疑它是滤泡性肿瘤,或者是有恶性征象的时候,建议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再穿刺。

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

滤泡性肿瘤和可疑滤泡性肿瘤,包括滤泡性腺瘤、滤泡性癌,还包括滤泡亚型的乳头状癌。

这种滤泡性肿瘤和可疑滤泡性肿瘤,通过穿刺无法定性,术中冰冻也很难定性,一般需要肿物切除之后,做一个大的病理检查来综合评估。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来解释。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上面这张图中,比如红色的代表肿瘤,黄色的代表周围有一个包膜,肿瘤大部分在包膜里生长。如果这个肿瘤突破包膜,明显长到包膜之外,像蘑菇似的凸出去,或者它在包膜血管和包膜外的血管里头出现瘤栓,才能诊断是恶性。

所以在细针穿刺诊断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的时候,有手术指征,具体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需要术后大病理检查来综合评估诊断。

如果细针穿刺能明确诊断,一般报告单上会有明确的诊断报告,比如明确提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等等。

不太确定的时候,会提示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为甲状腺髓样癌、可能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等等。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是转移来的,因为肺、卵巢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可以转移到甲状腺。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