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文琪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技师
审核:何焱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在儿科门诊,血常规是一项十分常见的检查项目。很多家长拿到小朋友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时,总是会有各种疑问。今天,我们来聊聊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这两个常见指标代表的临床意义!
一、儿童血常规中,红细胞升高或降低可能是什么疾病?
儿童不同的年龄段,红细胞的参考区间(正常值范围)有所不同。红细胞计数在孩子生后第一天的参考区间为(5.7-6.4)×1012/L;第一周的参考区间为(5.2-5.7)×1012/L;第二周的参考区间为(4.2-5.2)×1012/L;28天~<6月的参考区间为(3.3-5.2)×1012/L;6月~<6岁的参考区间为(4.0-5.5)×1012/L;6岁~<13岁的参考区间为(4.2-5.7)×1012/L;13岁~18岁的参考区间为(男生4.5-5.9,女生4.1-5.3)×1012/L。成年健康男性参考区间为(4.3-5.8)×1012/L;成年健康女性参考区间为(3.8-5.1)×1012/L。
红细胞由骨髓产生释放到血液里,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红细胞内发挥功能的分子主要是血红蛋白,可以占到红细胞成分的90%。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把氧气从肺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帮助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因此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生的红细胞来补充,两者处于动态平衡。
病理状态下,红细胞有增多和减少。红细胞增多的病理状态有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
相对增多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因为血容量减少,红细胞就会相对增多。剧烈呕吐、非常严重的腹泻、大面积的烧伤、大量的出汗、多尿少饮等情况,都会造成红细胞相对增多。
绝对增多主要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都是由于缺氧造成的红细胞数量增多,以帮助机体携带足够的氧气来维持生理需要。还有某些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可以高达(7.0-10.0)×1012/L。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各种贫血,其原因可能是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引起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造血原料的缺乏或利用障碍也可以引起贫血,如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缺维生素B12和叶酸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的大量消耗会引起溶血性贫血;消化道出血、肿瘤、钩虫病等急慢性失血会引起失血性贫血。
二、儿童血常规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或降低可能是什么疾病?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有年龄之分,新生儿的正常值范围是2%-6%,儿童和成人的正常值范围是0.5%-1.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正常值范围是(22-139)×109/L。
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前体细胞。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显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幼稚的红细胞有一个细胞核。幼稚的红细胞在脱去细胞核向成熟红细胞发展的过程中,其细胞浆中有嗜碱性RNA的残留,残留物凝集后在细胞浆中形成网状,因此将该前体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是即将成熟的红细胞,在血液中占红细胞的1%。如果网织红细胞继续成熟,24-48小时后,就能形成成熟的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在临床上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如网织红细胞增高时,一般说明骨髓的红系增生旺盛,可见于各种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网织红细胞下降时,往往说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最大优势是帮助我们判断抗贫血治疗的效果。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患者贫血时,给其应用抗贫血治疗药物,如铁剂等,若患者处于骨髓造血功能比较活跃的状态,则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说明这种治疗方法有效。反之,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不活跃,则网织红细胞计数没有改变,说明采用的治疗方法无效。
因此在评估贫血治疗效果时,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意义重大。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