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能让厨房小白在家也能凑齐“满汉全席”?除了动动手指点外卖之外,科技的发展又为“懒人吃货们”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解决方案:智能烹饪机。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最近落下帷幕的北京冬奥会上,智能烹饪机已经撑起了冬奥村食堂的“半边天”——从扬州炒饭到宫保鸡丁,从煲仔饭到馄饨,烹制各种中餐经典菜肴的“大厨”,其实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精准高效的机器。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中,智能炒锅正在进行全自动翻炒(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奥运村之外,智能烹饪机也已悄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冬奥“智慧餐厅”走红,是否预示着智能烹饪机即将走入千家万户?

智能烹饪机有多“智能”?

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智能烹饪机种类着实不少,无论高中低档皆品类繁多。而为了与现有的各种厨房小家电进行区分,智能烹饪机们无一例外地主打“中式烹饪”功能,强调自己“煎、炒、烹、炸、炖、烤”样样行。

不同于重配比、轻烹制的西餐,强调“经验至上”的中式烹饪不仅步骤繁多,而且对食材预处理、火候掌握、配料选择等要素的认知要求也更高。正因如此,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一款智能机器可以精准拿捏中式烹饪,那么它的智能度绝对是可圈可点。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某品牌智能烹饪机的功能

记者发现,市面上主流的智能烹饪机产品,核心功能不外乎以下三个:

首先,有一个兼具加热和称重功能的锅体。在加热方面,虽然不同产品可达到温度上限略有不同,但即便是具备烘烤功能的产品,温度上限也基本都限制在200℃以下——为的就是更好地控制油烟,实现“无烟中式烹饪”;在称重方面,智能烹饪机的锅身一般就等同于秤盘,用户在做菜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将锅身当做电子秤,作为添加食材、辅料的参考。

其次,有一套支持正/反旋转的低/高速刀组。由于打发、搅拌、翻搅等操作对刀头的要求不同,一些产品提供了多种刀头供用户选择。有些品牌还单独研发了“更适配中餐烹制”的中式刀组,并宣称其“搅拌力度大、收汁更快、食材更入味”。这类“中式刀头”常以刮片钝刀来防止粘锅,同时确保搅拌时不破坏柔软食材(如豆腐)的外形。

▲某国内知名品牌智能烹饪机提供的不同刀组。传统刀头(左)vs中式刀头(右)

最后,每部智能烹饪机都离不开的核心部件,那就是智能芯片和机器内置的数字菜谱。乍一看,这些菜谱与许多烹饪类App提供的菜谱并无太大区别,但真正的难点和“智能点”在于“如何让机器读懂这些步骤”,而这些都要通过编程语言来实现。

如此看来,“智能”烹饪机也尝不出个咸淡,只是照搬菜谱而已。不过,大多数智能烹饪机所包含的菜谱,已经可以满足普通家庭日常的基本餐饮需求,再加上多数菜肴的制作用时不会超过十几分钟,一时间,用智能烹饪机代替外卖成了风靡年轻人群体的一种“高端选择”。

“智商税”还是“宝藏”?

新老大厨众口难调

“做饭麻烦的地方不是颠那两下,而是洗菜、择菜、切菜这些步骤。机器能实现这些吗?根本不能够啊。”谈起家里新购入的智能烹饪机,今年34岁的刘先生就忍不住要抱怨。因为怀孕的妻子不爱叫外卖,经常出差的刘先生就坚决地买了一台智能烹饪机。“一万多的东西,我觉得就是忽悠人的,根本不实用。”他对记者说。相比之下,刘先生的妻子黄女士却是智能烹饪机的坚定拥护者。“原来我也觉得那是‘智商税’,但是买了之后我就‘真香’了。天呐,我怎么没早点知道有这种‘宝藏产品’呢?有了它我还吃什么外卖啊?”黄女士告诉记者,智能烹饪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机械”死板,做的饭菜甚至比家里的大厨(刘先生)更对她的口味。“因为我吃饭口淡,而且喜欢软绵一点的口感,所以一般我都不按菜谱提示的设定来,像油、味精这些作料都会减半,并适当调长烹饪的时长,但这些都不会影响它的烹饪过程。”

▲智能烹饪机的操作界面强调简介、直观。图为某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处于“炝锅”状态下的操作界面

黄女士认为,智能烹饪机对于自己这样“彻头彻尾的厨房小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会做饭的多了一个帮手,不会做饭的简直盼来了救星,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厨房小白来说,能够精准设定锅内温度,这一特点的确很吸引人。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他们做出来的饭菜通常只有“夹生”和“糊了”两种口味。此外,常常让厨房新手不知所措的中餐调味也有了解决方案,在程序的定量引导下,小白们终于可以从“适量”“少许”“若干”中解脱出来。

“不实用,甚至有点难用,这就是我的看法。”今年36岁的罗女士并不觉得智能烹饪锅带来多少方便。“有操作它的功夫,我都做好几道菜了。用普通锅,炒完一道菜刷下锅就能接着做,这个倒好,还得连刀头一起拆下来清洗——谁家吃饭只炒一个菜呢?”罗女士说:“更何况什么炒糖色啊那种精细的操作都没有,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混合搅拌机啊……但凡会操作智能烹饪机的,怎么可能学不会用普通的锅呢?”

跟罗女士有类似感受的用户,记者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在科技领域工作的吕先生今年29岁,前不久也给家里的老人买了一台智能炒菜机,但家人使用后却感觉不尽人意。

“我买的也是国内的大牌子,但是没觉得做饭的效率明显提升,反倒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些麻烦。清洗很麻烦,有几次还糊锅了。”他说,“现在它彻底被‘封印’了,也就用了两三次吧……想转手也很难。”

来源: 北京科技报社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