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工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鸟周”的由来
“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
每年的3月25日至31日,是福建的爱鸟周,今年爱鸟周的主题是“美丽福建 羽梦同飞”。福建省地跨中、南亚热带,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两条候鸟迁徙通道,森林覆盖率、植被生态质量、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二,山多、林多、湿地类型多,福建当仁不让地成了重要的鸟类驿站。目前,在我省境内已记录到的野生鸟类有592种;我国自然分布的鸟类,约40%的种类在我省野外可以见到。
黄腹角雉
白颈长尾雉
东方白鹳
黑脸琵鹭
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01 不随意喂鸟。
人类的食物对鸟类来讲很可能是不健康的,鸟类有适合它们的饮食,如果喂错食物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或死亡。喂食会改变动物的觅食习性,使鸟类产生依赖性,一旦离开人类就无法生存。近距离喂食和接触鸟类也可能会增加人与动物之间疫病相互传播的风险。
02 路边的小鸟不要随意捡。
如果在路边遇到刚出生的鸟宝宝,不要随意捡回家,先观察鸟爸鸟妈是否在身边,如在身边,就不用管,它们最懂得如何照料自己的宝宝;如未发现成鸟在周边,且小鸟受伤或无法飞行,请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救护;如果小鸟状态良好,请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戴好防护手套,找到附近的鸟巢,把小鸟放回去就好。
03 坚决抵制伤害鸟类的行为。
在林间、郊游或日常生活中,如发现有人张网捕鸟或打鸟,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通过拨打当地热线或当地公安派出所、保护管理站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与其他野生动物相比,鸟类是人们较为常见的“动物朋友”。在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当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在随行中注意不留下垃圾和零食碎屑,不随意投喂食物等。学习与鸟类相处的正确方式,让爱鸟护鸟成为一种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鸟类资源,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 福建日报 泉州市科普融媒体中心